。
而後,有關這部電影女主劉藝妃的女權聲勢鋪天蓋地地傳來,讓很多同為女性的觀眾們為之崇拜而紛紛走入電影院支持劉藝妃,讓這部電影火熱非常。
我也是女性,也因此愛上了劉藝妃,不管女權輿論是正常宣傳還是特意營銷,也不妨礙我對劉藝妃說得那些「女性獨立」的言論感到欽佩與喜愛。
但是,這並不對我於這部電影在感觀上造成什麼影響。
我僅是帶着最初的一顆對電影熱愛的心,走進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然而,當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它帶給我的震撼與感觸,萬分深刻。
摘下3D眼鏡看《阿凡達》,沒有高科技帶來的視覺加持,我認為這部聞名全球的豪萊塢電影並不比華國的《天幕》強些什麼。
就算是強,也頂多強在特效技術上,強在科技上。
但特效與場景,這是兩個概念。
《阿凡達》的特效畫面再是精美,也沒有《天幕》場景中呈現出來的自然文化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撼。
《阿凡達》的場景是幻想的,而《天幕》的很多場景都是有歷史人文為基礎的。
後者的呈現,更讓我能感受到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是十足深遠的。
再看兩部電影的立意,前者是人類入侵和殺戮,後者是人類團結與抗爭。
入侵與殺戮,這很帝國主義思想,也非常豪萊塢,以前豪萊塢的很多電影都會把這兩個元素美化成爽片,對此我習以為常。
但我想說的是,團結與抗爭命運,這更能讓我一個普通人產生共鳴,從而喜愛上《天幕》。
最後看鏡頭藝術和運鏡技巧,前者給我的感覺是,在很多畫面的運鏡結構上,跟《泰坦尼克號》的很多畫面極其相似,不管是推鏡的緩與快,還是搖鏡的轉場方式,獨具世界級電影大師卡梅隆導演的風格。
還有後期的特效鏡頭處理,也能從《星球大戰》、《變形金剛》、《鋼鐵俠》等同類科幻片中找到影子,這就是很標準的豪萊塢式鏡頭語言類電影。
這一切看起來正常,但在我眼裏看到的是,現在的卡梅隆導演依然是當年《泰坦尼克號》的卡梅隆導演,現在的豪萊塢依然是十年前的那個豪萊塢。
除了科技和特效在快速進步外,電影本身有關技巧與思想,好似一直止步不前。
反觀《天幕》,反觀華國電影的進步,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天幕》並不是3D電影,但其中很多巧妙環繞式、遞進式鏡頭的運用,就讓人感覺它是3D電影,也有戴上3D眼鏡能給到的身臨其境之快感。
華國電影行業沒有3D技術,但卻通過構思和思維的發散利用鏡頭做到了這樣的程度,這無不說明華國電影的進步是非常快的,華國導演的進步也是非常迅速的,着實令我感到震驚。
與此同時,這份震驚之感,又讓我聯想到了一些事,一些看起來跟電影無關但卻又息息相關的事。
我出生於八十年代,當時我的家鄉經常停電斷水,交通也十分不便。
後來,我的家鄉來了建設電站的人,我問我的媽媽:「是國家來給我們供電了麼?」
我的媽媽說:「不,這是來自華國的援助。」
又過了幾年,我的家鄉來了新修水利的人,我的媽媽仍告訴我說:「華國的援助又來了。」
再過了幾年,我的家鄉多了條鐵路,依然是來自華國的援建。
隨着我漸漸長大,我也習慣了有這麼一個國家,會每隔幾年都來幫助我們搞建設。
在鄰里朋友的眼裏,只感覺到了華國的友好。
但在我眼裏,除此之外,更深切的感受則是這個素未謀面的國家的強大與發展之快速,令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