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他選定的那些研究領域方向和技術,無論是哪一項有突破,能夠帶來的收益和發展都是巨大的。
比如鋰空氣電池、比如超導材料,亦或者是那個計算材料學數學模型等等。
這些材料或技術,每一項的突破,都可能給他帶來至少幾十上百億米金甚至更多的收益。
帶着一絲想要錘爆這個謎語人的心思,徐川坐上了鄭海開來車。
「去哪?教授。」徐川上車,鄭海扭頭問了一句。
「川海材料研究所,速度快點。」
「好的。」
鄭海應了聲,發動轎車朝着棲霞山新開發區趕去。
帶着好奇,徐川迅速刷臉通過了門禁,搭乘電梯來到了樊鵬越的辦公室中。
「說吧,哪項研究有了重大突破,還這麼神秘噹噹的?」
樊鵬越笑了笑了,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開口道:「跟我來。」
帶着濃濃的好奇,徐川跟上了這位樊師兄的腳步。
穿過走廊,搭乘電梯,兩人一路來到了研究所高層的一間大型實驗室裏面。
驗證過門禁後,樊鵬越推開了實驗室的大門,帶頭走了進去。
入目,寬闊的實驗室裏面擺放着一台看起來有些像中央空調外機的設備,幾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員,正圍繞着這台設備忙碌着什麼。
徐川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台並不是多麼怪異,看起來還有些普普通通的設備,有些好奇。
「這個是?」
他原本以為是鋰空氣電池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畢竟鋰空氣電池是川海材料研究所的重點攻克對象,也值得"驚喜"。
但現在看來似乎不是。
鋰空氣電池不可能造這麼大,尤其是實驗樣品。
眼前的這台設備他目測估計了一下,長寬至少有個五米三米,高度也足足有兩米以上。
如此龐大的設備,不可能是鋰空氣電池。
樊鵬越笑了笑,開口道:「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
聽到這個名字,徐川愣了一下,看了一眼這位樊師兄,目光又重新落回了眼前的設備上,驚訝的問道:
「二氧化碳利用技術,你們突破了?」
他總算是想起來了,在川海材料研究所開發的技術中,還有一項幾年前他曾經親自交代下去的技術。
即二氧化碳收集併合成各種碳化合物,如汽油、澱粉、葡萄糖、碳化矽、碳化氫、石墨烯以及最重要的氧氣等等。
這項技術吩咐給川海材料研究所的時間很早,差不多是他剛完成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時候,
到現在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
這是他為開發火星而準備的一項技術。
火星上的大氣很稀薄,但火星大氣96以上全是二氧化碳,而且通過歷史航天登火研究數據表明,在火星地表土壤中有蘊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碳。
比如在火星的兩極,就蘊含有大量由二氧化碳和水混合組成的水冰體。
在火星上,不管是北極冰蓋還是南極冰蓋,在遠日點時期,甚至能達到數千公里,可見蘊含的水冰和二氧化碳極其豐富。
相比較從地球上運輸這些物質過去,利用二氧化碳、水、以及水電解後的氧氫等材料合成各種碳化合物,成本無疑會降低數百數千甚至是數萬倍。
這為開發火星提供了真實的可行性。
而且就算是在地球上,這項技術也有着很大的價值。
雖然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現延緩了溫室效應的發展,但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卻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被植被消化吸收的。
而且也不是將能源從化石燃料上全面扭轉到電能領域,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因此,光是從空氣中收集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保障地球環境這一項,就有極大的應用價值了。
更別提隨着電力能源的愈發廉價,將這些二氧化碳轉變成汽油、澱粉、葡萄糖、碳化矽、碳化氫、石墨烯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技術。
唯一的關鍵點
第八百四十五章:多孔液態DAC二氧化碳捕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