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一壁材料的研究工作,其實就足夠他提名院士了。
不過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期間,其他科研人員的光輝都被他壓下去了而已。
但功勞和成果是實打實的,經歷幾年的沉澱,再加上如今趙光貴管理着星海研究院四大研究所之一的材料研究所,還參與了碳基晶片項目,帶人完成了碳基晶片碳基襯底材料的研發,從成果、資格、名氣等各方面來說都足夠了。
作為研究院的負責人,這種能夠給下屬爭取的事情,徐川還是會去做的。
與此同時,對於徐川來說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在趙光貴心中掀起了一陣驚天駭浪。
提名院士!
若要說國內學術領域的至高榮譽,那毫無疑問是兩院院士了。
無論是科學院還是工程院,都標誌着學術巔峰,提升聲譽和影響力,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推動科技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
當選院士,在國內不僅僅是是一種學術界及科技界中非常高的榮譽和身份象徵。
更意味着該人物在其專業領域內已經達到了卓越的成就,對科學技術或者工程技術發展做出了顯着貢獻。
不管是哪一行業,能夠評上院士,甚至是有資格提名院士,都意味着這名學者至少是某一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雖然說他在前兩年的時候提名正式成為了一名『長江學者』,具有『小院士』的稱號,也可以說得上是高層次的國家級人才了。
但長江學者距離院士,通常來說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跨過這道門檻。
甚至很多人熬了一輩子都沒有跨過去這道門檻,畢竟每兩年評選的一屆院士當選的也不過是兩位數而已。
對於長江學者來說,按照最近十年的統計數據,通常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長江特聘和國家傑青有機會成為院士。
而且就算是有機會,也需要慢慢的熬時間熬成果,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達到學術頂峰。
能夠破格當選的,無一不是頂尖中的頂尖。
雖然早在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成的時候,他就有想過跟着這位未來應該會有機會摸一摸院士的門檻。
畢竟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中,他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但趙光貴卻從未想過這一天能來的如此之快,哪怕是提名,對於目前的他來說,這也是至高無上的榮譽了。
深呼吸了一口氣,看着站在對面的徐川,趙光貴帶着激動和感謝說道:「謝謝您的照顧和提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着一臉激動和感動的趙光貴,徐川笑着擺了擺手,將手中的裝有碳基晶片的保護盒遞了過去,開口說道。
「這並非我的照顧和提拔,我所做的只不過是讓有成績和有成果的人去爭取一個屬於自己的榮譽而已。」
「以你的成績,早已經足夠提名院士了。」
「真要說,這是你自己通過努力和汗水爭取而來的,感謝過去的自己吧,那曾經無數個在實驗室中熬夜爆肝的日子,都是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路。」
對於徐川來說,拉幫結派這種事情向來是他最不屑的。
學術就應該保持學術的純淨,儘管這很難做到,但他的確一直在為國內的學術界創造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而努力。
尤其是對於那些有潛力值得培養的科研人員或學者,亦或者是那些已經做出了一定成果的人才,他從來都不吝嗇於投入資源和資金,更不會卡住對方上升的道路。
相反,很多時候能夠幫忙推一把,讓他們拿到自己應有的資源或榮譽的時候,他都會幫忙。
就像趙光貴,一開始只不過是985高校的正教授而已,儘管在材料領域的確有所成就,但要說如果繼續在高校中做研究待下去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九百七十一章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