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力、財力防範吐蕃,而不應該再豎一個強敵。」
「陳相國此言詫異!」
韋見素站起身道:「我們不能因為怕豎強敵,就把自己的地盤拱手讓給別人,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回紇、葛邏祿、思結都會成為我們的強敵,我們就退讓,把陰山讓給回紇,把北庭讓給葛邏祿,那麼強敵就沒有了。
河中、碎葉是聖上一步步開疆拓土的成果,豈能因畏懼而拱手讓人?那還要安西軍做什麼?浪費那麼多軍費財政,不如解散了,還更省財政。」
楊國忠惱火道:「蔥嶺以西不是我們的切身利益,失去了也影響不大,但安西軍是要保衛安西四鎮,防範吐蕃才是他們第一要務!」
韋見素淡淡道:「楊相國還真說錯了,蔥嶺以西關係到我們的切身利益!」
連天子李隆基都有點感興趣了,笑問道:「韋相國此話怎麼說?」
韋見素躬身道:「陛下,微臣說的是絲綢之路帶來的利益,我們每年大量的絲綢、瓷器和其他貨物運往西方,但西方並沒有太多貨物運來,只有少量和地毯、銀器之類,說明絲綢之路的貿易我們獲利豐厚,我們自己產的白銀、黃金都不多,但市場上那麼多白銀黃金是從哪裏來的?實際上就是通過絲綢之路輸送而來。
這條絲綢之路養活了大唐多少人,東市和西市的繁榮,長安的房價高漲,我們間接獲得了巨大利益,當年我們為什麼要發動對突騎施的戰爭,為什麼要滅西突厥,不就是因為他們阻礙了絲綢之路?所以微臣才說,蔥嶺以西對我們有巨大的切身利益,陛下應該有深刻體會。」
什麼叫綿里藏針,韋見素這番話就是綿里藏針,尤其最後一句話,『陛下應該有深刻體會』,好像是不針對楊國忠,實際上就是一根藏在綿花里的針。
什麼意思呢?韋見素就是在暗示李隆基,楊國忠的資歷太淺,根本不知道開元年間和天寶初年大唐開拓西域的艱辛,他什麼都不懂。
李隆基聽懂了韋見素的言外之意,點點頭道:「讓朕考慮一下吧!各位請先回去,對了,李相國留下。」
今年以來,李林甫調整了策略,爭不過楊國忠就不和他爭了,實行韜光養晦之策,倒是韋見素成了楊國忠的對手盤,這也是因為太子和楊家的矛盾開始上升。
李林甫的韜光養晦,讓天子李隆基反而看重他了,他需要李林甫的經驗來鎮場子,給楊國忠收拾殘局,只要李林甫不和楊國忠爭鬥,那麼把楊國忠調為右相,李林甫轉任副相,貴妃這個建議李隆基就能接受。
御書房內只剩下李隆基和李林甫二人,李隆基拾起一本摺子道:「楊相國推薦益州長史崔圓出任中書侍郎,李相國覺得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