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代漢者當塗高

    「天命不在此,代漢者,當塗高也!」蔡菁說出了這句大漢朝最有名的讖語,「此話又何解?」

    這句話算是問到點子上了,大傢伙紛紛點頭,剛才李承的話,還沒有讓大傢伙點頭,而這句話,卻成了大傢伙一直點頭都贊同的意見。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

    代漢者,當塗高也。是歷史上很有爭議,也流傳很廣的一句讖語。兩漢的時代,漢武帝就感嘆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後來東漢朝要建立的時候,割據蜀中自立的公孫述和光武帝也為此進行激烈的討論。

    而到了東漢末期,這個讖語又流傳了開來,而且頗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個當塗高也人人都有解說,眾說紛紜。

    李承哈哈笑了起來,神態可掬。這時候糜信也圍了過來,見到李承獨自發笑,於是十分捧場湊趣:「李郎君為何發笑?」

    「這等無稽謠言,也在這裏說嘴!」李承嗤笑道,「諸位都是荊楚俊才,成日裏把這些荒誕之話掛在嘴邊,還以為是天命?不覺得可笑嗎?」

    「如何可笑?」蔡菁追問李承,他大概認為李承是在虛張聲勢,面對讖語解釋不出來,「此事乃是光武皇帝親筆和公孫述辯論所言,須知光武皇帝從未否認此說!」

    這個傳言從何而起,不得而知,而漢光武帝劉秀,曾見到過這則讖言。在他和蜀郡太守公孫述(其時公孫述已自稱皇帝)進行讖言理論較量時,他提到這則讖言。在他給公孫述書信中說:「代漢者,當塗高,應是一位姓當塗,名高之人,君豈高之身?!」

    光武皇帝劉秀理解中的「當塗高」,是指一位姓當塗,名高之人。在讖緯學發展過程中,劉秀是第一位把「讖言」,上升到理論高度----「讖緯學」的皇帝.他對讖言的相信,是相信到了迷信的地步。

    而且因為他皇帝的身份,對於讖言學發展推動的作用,不是一般的文化人、方士所能相比。


    在他與蜀郡太守公孫述的讖言論戰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否認公孫述非是「代漢之當塗高」,而不是對於這則讖言本身提出懷疑。

    後來的歷史,證明公孫述不是代漢之當塗高。大漢王朝的歷史,在劉秀這位皇帝手裏,光榮地恢復了,所以後世的漢朝皇帝稱劉秀為漢光武帝。

    而「代漢者,當塗高!」這一讖言,很早就出來了,且流傳甚廣。但在劉秀之世,卻沒有應驗,是這則讖言本身就是一個假讖言?還是當代許多人錯解了這則讖言?

    而這樣的流言,也流傳了兩百多年。到了末期時代的亂世,大傢伙又紛紛猜測起來,到底是誰是代漢者?

    這個就需要李承好生駁斥一番了,「此言先不說真不真,吾且問蔡兄,袁術此人如何?」

    蔡菁冷哼一聲,「僭越稱帝,雖死不足惜!」

    「然也,袁術字公路,塗即途也,路和途是一個意思,所以代漢者,袁術自詡之,僭越帝位,號仲家天子,如今如何?身死國滅,徒增笑話罷了!」李承笑道,「若是如此,如何?可見讖言不真也!」

    袁術也非常相信這個讖語,還把自己的路字給生硬攀扯上去,可惜就算是天下再亂,建安天子再無法控制地方諸侯們,也絕不敢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決然稱帝,更何況袁術只是佔據淮南一小塊地方罷了,別說是一統天下,就連偏安都算不上,這樣的人妄信讖言,真的是天下人都笑話了。

    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就是硬蹭熱度,風馬牛不相及的都能蹭上去。

    這是一個打臉的故事,可蔡菁認定既然是漢武帝、光武帝都認為此事為真,那必然還是為真,這種論證觀點的法子,李承還沒辦法拒絕,畢竟這個時代肯定存在名人崇拜的,李承可不敢搞什麼唯物主義論證出來。而且蔡菁也說了很關鍵的話,「舊年曹操授封魏公、又封魏王。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故此,吾以為,魏當代漢。」

    「吾以為,應驗於魏啊。」



九十五、代漢者當塗高  
因顧惜朝推薦:  紅樓大官人  重鑄清華  重生之我是慈禧  玄天后  
隨機推薦:  校花的貼身高手  不滅武尊  天道天驕  寒門崛起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重鑄三國:逆風局才有意思"
360搜"重鑄三國:逆風局才有意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