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壯而堅定的語調,整齊劃一地在合唱着: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豈曰無衣……」
「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豈曰無衣?豈曰無衣……」
********
聽到突然出現的這陣大合唱,趙飛的意識頓時一震。
他如何聽不出來,那是《詩經·秦風·無衣》裏的詩句?
同時,這首《無衣》的大合唱,也是2000多年前,大秦帝國橫掃六合、威震八方時的戰歌!
當中國的歷史邁入東周時代,開始了500多年的四分五裂、天下大亂。經過春秋時代300年的攻伐兼併,天下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七雄爭霸的戰國局面。最終,由位居偏遠西境的秦國,在持續200多年的爭霸戰中勝出,盪滅六雄、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然而,秦國並非一開始就那麼強大的。在秦孝公嬴渠梁開始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經歷過四王之亂,國力大減,雖然秦獻公嬴師隰撥亂反正,但秦國已積貧積弱近百年,又正好遇到戰國第一個霸主——強大魏國的連番打擊,使得秦國接近滅國邊緣。
這首無比悲壯的《無衣》,便是誕生於這個對秦國而言最黑暗、最悲涼的時代。
秦國位處西北荒涼之地,因國力瀛弱,冬天裏軍隊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士兵們不得不幾個人輪流穿一件冬衣禦寒、作戰;甚至在風雪最肆虐的時候,只能由最強壯的士兵穿着冬衣,在最外面圍成一圈,把沒穿冬衣的其他戰友圍在裏面,互相以對方的體溫取暖——這,便是《無衣》的由來。
糾糾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干,誓不休戰。
當年積貧積弱的秦軍將士們,就是靠着這種「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幹勁和信念,互相扶持、艱難前進,暴發出驚人的意志力,為秦國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日。
即使到了戰國後期,秦國已經無比強大,但秦軍將士仍然高唱着這首極其悲壯的戰歌,踏上了一統天下的征途。
一首《無衣》,象徵着大秦帝國永世流傳的頑強、互助與韌性。
如今,戰歌《無衣》突然響起,從四方八面潮湧而來,讓趙飛有了一種夢回大秦的感覺。
不,他已經回到大秦了。因為趙飛發現,不知何時,一支黑盔黑甲的古代軍隊,突然出現在他面前,高唱《無衣》戰歌,以壯盛的軍姿,邁步前進……
********
與此同時,嬴鵬飛的意識,也聽到了這首《無衣》戰歌,看到突然出現的黑甲軍隊。
不只是聽到和看到,嬴鵬飛的心神,似乎也受到了《無衣》戰歌的影響。
嬴鵬飛自己,似乎已經成了秦軍將士中的一員,跟隨着軍隊,一起踏上征途;同時,他的口中,也跟着周圍的秦軍將士,一起高唱: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豈曰無衣……」
918、第二百二十九章 豈曰無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