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上建奴就只能跪地乞降,但如果後勤保障跟上,體能有保證的話,他們或許有可能創造奇蹟,跑贏蒙古騎兵。
整頓也沒用,換湯不換藥,絕無可能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一言以蔽之,這支軍隊從高級將領到基層軍官再到大頭兵,已經習慣了野戰潰逃,戰場上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兵敗如山倒,屢試不爽。
再說直白點,就是這支軍隊已經從精神上垮掉,無藥可救。
有的人會說,你說的不對,你說他們無藥可救,一觸即潰,可是為什麼他們投降建奴之後就能成為強軍?
答案其實很簡單,一是因為投降建奴之後終於能吃飽飯了,體能跟上來了,再一個就是屁股後面有監軍!
在這些降軍身後,守着建奴的監軍!
沒見多鐸一直押着吳三桂往死里揍大順軍?
所以除非他們有膽子造反,否則只能拼命向前。
要不然建奴監軍真敢殺人,人頭是一片片落地。
其實也有受不了建奴監軍的壓榨,怒而造反的,比如李成棟、金聲垣還有姜鑲最後都反了,但是造反之後他們的軍隊立刻又露出原形。
吳三桂的關寧軍底子好些,也就多撐幾天。
大明各鎮邊軍從精神上已經跪下,是跪族。
那麼又有人會問,大明難道就不能夠設置監軍?
設置監軍當然是沒有問題,但是建奴的監軍身後有13萬八旗兵做後盾,大明的監軍太監身後有什麼?只有一個光杆皇帝,鬧呢?
那麼,這支軍隊真的就無藥可救嗎?
是的,這支軍隊真的已經無藥可救。
野戰打不過大順軍,更打不過建奴。
也就守城或者堅守營壘還能勉強勝任。
當然,這支軍隊無藥可救,並不意味着大明就無藥可救。
大明還是值得搶救一下的,藥方就是仿照戚大帥練浙兵,另起爐灶練新軍,打造一支與二十八鎮邊軍毫無關係的新軍。
崇禎當然也想另起爐灶練一支新軍。
可是遺憾的是,一是沒錢,二是時間上不允許,因為建奴南下在即,第三就是缺乏優秀的軍官,要想訓練成一支新軍,除了必須有家世清白的兵源之外,還得有一大群身經百戰或者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軍官。
戚大帥的浙兵,有一群抗倭戰場上拼殺出來的鐵血老兵充當軍官。
袁宮保的北洋新軍,也有一大群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新式學員兵。
北伐軍就更不用說,沒有黃埔軍校的幾千學員,就不會有北伐軍。
在培養出這樣一群高素質軍官之前,訓練新軍純粹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那麼,能不能從二十八鎮邊軍中抽調一批打過仗的老兵去充當新軍的軍官?
答案依然還是不行,所謂兵是將膽,將是兵魂,找這樣一群心理上「不舉」的邊軍老兵去充當新軍的軍官,能調教出什麼好兵?
無非就是又一支一觸即潰的逃跑軍。
所以編練新軍的事,暫時不用考慮。
說了這麼多,概括起來其實就四點。
第一,當前形勢極為嚴峻,但還有時間。
第二,眼下暫時不具備編練新軍的條件。
第三,徐州的二十八鎮邊軍很垃圾,但眼下還是只能靠他們撐起國防。
第四,徐州的二十八鎮邊軍野戰基本一觸即潰,所以必須得加緊搶修營壘工事給他們提供安全感,要不然黃淮防線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然而,沒等崇禎驅使這些驕兵悍將去修建工事,突然就爆發鬧餉事件。
最開始鬧餉的是高傑舊部李成棟鎮,然後迅速漫延到其餘七鎮以及劉澤清舊部的十鎮總兵,最終演變成一次大規模的群體事件。
大明朝可以說是二十四朝中最窮的,沒有之一,所以經常會拖欠軍餉,戚大帥一手打造的浙兵就是在鬧餉事件之中落下的餘暉。
而對於關寧軍,鬧餉更是傳統手藝。
面對群情洶洶的邊鎮將士,崇禎瞬間警覺起來。
鬧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