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有序退回的右翼,再一次組織起了戰線,關羽非常滿意,這是他帶的紀律最好的兵。
之後漢軍右翼的第二陣就在各自軍吏的帶領下撲了上來,和關羽部右翼鏖戰到一起。
與此同時,關羽的左翼也開始遭遇到了河南兵的進攻,這些右翼第一陣的漢軍在主帥黃琬「誠懇」的軍令下,到底還是沖了上來。
所以加上前線也在苦戰的正面,關羽部已經三面承壓,不足兩千人的方陣被四千人圍攻着,所部就靠着手中巨大的步槊勉強維持着陣線。
但關羽並不驚慌,因為這本就是開戰前渠帥的軍略,叫「中心開花」。渠帥正是打算以關羽所部新軍為磨心,吸引漢軍兩翼圍攻,然後其他各部再上前打個反包圍。
這種戰術無疑非常考驗充當磨心的部隊之戰鬥意志,也考驗友軍,不能出現坐觀友軍成敗,不動如山的情況,兄弟部隊之間一定要配合密切。
而這些,泰山軍的老營頭們顯然是具備的,這也是張沖做此戰術的底氣。
就在關羽眼巴巴等着兩翼之友軍合圍上來時,遠在後陣的巢車上,幾個幕僚卻建議張沖改變軍略。
此時,巢車上,何夔、趙達在充分觀察了戰場的形勢後,建議先暫緩援軍上去,理由是漢軍的行動顯然和泰山軍原先料的不同。
原先他們的推演是漢軍這時候應該是左右兩翼一併壓了上來,但現在很明顯,對面只用了部分兵力,仍然有六千左右的兵力還佈置在兩翼。這時候泰山軍如果上前夾抄對面,最後結果反而會被敵軍反包抄。
張沖知道這兩個幕僚說的不錯,很顯然對面的黃琬可能調度不行,但卻有着一流的智慧。
軍略決策說到底就是博弈,看你是不是能想得比對面多一層,當然有必要提醒的是,只能多一層,再多一層就白決策了。之前張沖與一干幕僚是和黃琬打過交道的,難免就以老眼光看待,所以就將對面漢軍想到了第三層。既然敵人在第三層,那他們只要在第四層就行了,但這一打才發現,對面卻在第五層,自己要是沒反制的手段,那就落入下風了。
兩軍交鋒前,這種軍略博弈就已經開始了。
在一開始漢軍佈置螃蟹陣的時候,就表現的是第一層,就是我各部離心,純靠中軍帶。如果張沖只把對面想在第一層,那他就會選擇直接攻擊對面中面,直接打掉最強的中軍,就贏了。但張沖看到了對面不是在第一層,而是在第三層,也就是他們的兩翼實際上就等着泰山軍冒冒然的衝擊對面中軍,然後左右夾擊。正是想到了對面在第三層,張沖才在戰前佈置了中心開花的戰術。
但可惜,即便已經高看了黃琬,但還是小瞧了人家,人家哪是在第三層啊,明明在第五層,就是等張衝上前搞中心戰術,然後黃琬兩翼的後備上前,直接大圈套小圈。
好個老道的黃琬。
實際上,張沖不了解,這黃琬平日有一愛好,就是愛弈棋,而這弈棋又隱隱和軍陣之博弈有關,張沖不識高人在前,自然在軍略決策上落了人一步。
何夔、趙達都是智謀之士,又久在軍中,都是一流謀士,所以在戰場形勢變化後,他兩人果斷找補,要查漏補缺,想讓關羽部多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然後給左右兩翼前輕壓力。
但即便是同樣看出了問題,張沖卻沒有打算變策,他決定依舊用原定軍策,左右兩翼繼續上前合圍。
於是他下令:
「打白旗,令張旦部反包漢軍前出的右翼。打黃旗,令中軍左校部上前,移動到右側,代替汝潁黃巾攻擊漢軍前出的左翼。」
一邊的扈兵,得了命後,立馬開始打旗語,執行渠帥軍令。
而張沖的軍令,卻讓諸多幕僚不解,尤其是趙達,疑惑道:
「渠帥,按原先計劃是讓汝潁黃巾從右側攻擊,為何換成了中軍甲士,中軍這些不是來防備西北面可能出現的幽州突騎的嗎?」
幽州突騎?他們不是說已經北返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