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到時候再出中原,還會有現在的夾道簞壺相迎嗎?
那時候人心怕也是散了。
所以張沖這邊縱然優勢再大,也不敢浪戰。
也正因為如此,張沖讓徐晃去攻打壽春,就是堵住中原的防禦漏洞;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勞師動眾派遣三大帥合攻曹操,就是要先解決青州這個外圍因素。
張沖看得很明白,他要想在彭城這片地區圍殲徐、揚聯軍,他就必須先得解決青州的曹操。
曹操所在的臨淄太過於重要了,他完全可以從這裏進入沂蒙山,然後殺入萊蕪地區,爾後直接對泰山軍的後方進行襲擊。
而現在呢,張沖直接斷了這個可能。
他讓丁、董二人圍住臨淄,然後分他們的騎兵迴轉萊蕪,繼而深入徐州腹地,直接斷了彭城這邊的補給。
張沖他從來不怕和陳登、孫堅野戰。
他怕就怕陳登固守彭城死戰,更怕孫堅不戰而退直接返回揚州。
是的,對於後一個情況,張沖是最擔心的。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張沖他做了這麼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調動孫堅的揚州軍北上彭城參戰。
張衝要的就是在這一次決戰中完全殲滅掉揚州軍及其它的水師。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一旦讓揚州軍返回揚州,張沖沒有信心能渡江南下。
和所有人認識的不同,此時的長江江面遠要比張沖後世的要寬太多了。
歷史上曹丕試圖從廣陵南下渡江。
可一看到那浩渺的江面直接就退縮了,然後無奈倉促返回了。
其原因是,此時的海岸線要比今日還要靠西數十公里。
當時的廣陵就是長江的入海口,而這個入海口呈喇叭狀,寬度足有四十里,從廣陵望向對岸的丹徒,那洶湧澎湃的海水倒灌江口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而這個問題之所以是問題,那就是泰山軍目前完全沒有足夠的戰船來渡江。
這個問題也是張沖造成的。
他當時對天下局勢的判斷是打天下快不得,治天下慢不得。
所以他一開始還試圖打一地治一地的方式來打天下,直到後面局勢的發展逼得泰山軍不得不儘快行動了,才有了後面一系列決定天下的戰事。
從代北戰事到太原戰事,再到河內戰事、京都戰事,以及決定中原未來的伊洛戰事,可以說泰山軍短短一年多就完成了從河北到半個天下的飛躍。
這個過程中,泰山軍的資源儲備耗費是巨大的,即便當時張沖已經命令鄴城那邊擇大木修建水師,但還是來不及了。
所以現在這個局面是什麼呢?
就是他張沖必須要讓彭城那邊和他決戰,還不能死守在城內。
因為陳登、孫堅那邊的兵力也不少的,據說加起來不少於五萬人。這等兵力其實已經不弱於他的主力部隊了。
所以一旦陳登選擇死守彭城,以泰山軍的兵力怕是短時間內啃不下彭城。
要知道這個時代,一場守城戰持續個數年都是很正常的。
但泰山軍是沒有這麼長時間和徐州軍一直耗的,要知道現在涼州的董氏殘軍、益州的李傕、荊州的劉表,甚至只有一城的袁尚。
他們都等着這個機會呢。
一旦張沖將大部分主力都放在彭城,那其他地方肯定空虛,到時候這些敵人抓住這個機會,那就是天下有變了。
而不讓彭城死守的最簡單辦法,那就是斷了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