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說他弟弟讀孫子兵法,張沖嘖嘖稱奇,這可不是尋常人家能讀的。不過相比於《五經》句讀艱難,微言大義。這《孫子兵法》又好讀很多。往往是一些經學家族轉型的中間讀本。像這李家讀《孫子兵法》倒也在情理之中。
見這李弼有點意思,張衝起了考校之心。
他問李弼:
「我看諸多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君可為我要虛實之道。」
李弼心裏感慨,本以為泰山盜只是一時之幸,成亂而起的群盜。沒成想着渠魁還如此知兵,一句話就倒出用兵之道在虛實。
李弼不敢怠慢,忙將他自己帶族兵的理解具以告之:
「虛實之道,在於正奇相換。何謂正,先出合戰者為正,後出為奇。正奇可以是攻守、前退、主輔,正奇之間又能變化。如前一刻為主兵先攻,頓兵後,再以輔兵攻,那正變奇,奇變正。但善用兵者,又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故正亦勝,奇亦勝。」
張沖不斷點頭,對正奇之道的闡述,最容易試出將領的軍事理解。凡把正奇當成陰謀詭計之術,那顯然就是不知兵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從李弼這話來看,這人是知兵的,做個善將有餘,但……
這邊張沖剛在想,那邊李弼最後又說了一句:
「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
嗯?此言一出,張沖對着李弼是真正的另眼相看,這是個人才。
為何?
在張沖看來,他將人才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者,能用而不能言。就是自己有實踐能力,但並不能準確講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第二梯隊者,能用能言。這類人才已經能將自己的實進行總結提煉,對自己實踐過程的諸多地方都能和別人交流清楚。但可惜,要言太煩,不能讓一般人聽懂。
而第三梯隊者,就是能用能教。能將提煉的再進一步提煉,用十句話講述的部分,最後一句話就能說清。此時這人已經對自己所實踐的領域有了非常高的理解。
如果說先前李弼說正奇,說了那麼多,那算是第二梯隊人才。因為他也就是和張沖這樣有帶兵經驗的人講,才能溝通。但凡一個沒帶過兵的,根本不知道李弼在說什麼。但李弼最後那話卻是直接升成第三梯隊人才,那句致人而不致於人,道出了兵法的精髓,甚至是全部奧義。
這和張沖自己提煉的不謀而合,張沖就認為兵法之道就是一句:
「掌握主動權。」
所以,對李弼,張沖特別滿意,這邊立馬感慨:
「有二位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但張沖這邊話剛落,那剩下的三人中,出來一人,直接反駁:
「此言大謬。夫以力爭雄,力有時窮。以智稱長,智有時短。渠魁以李氏二兄弟為走狗,欲以智力爭天下,吾見之必亡。」
這話一出,李輔李弼二兄弟皆怒目而視,其中李輔雄勇甚弟,氣烈更甚,他直接罵到:
「哪裏的酸腐在這大言不慚,妄自矜誇。不知道有和見益於諸家?」
說這話的這人,身上的衣袍滿是補丁,但目有精光,被李輔這樣的豪傑怒斥,都能晏然自若。
他不理李氏二兄弟,而是直接對上首的張沖道:
「將軍。智力使亂,名分得安。如一兔走街,百人追之。何也?分未定也;而積兔滿市,人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實分已定,不可爭。此才為長治久安之策。」
張沖悚然,與邊上的何夔互視一眼,皆看出對方眼中的震驚。有這般見識的,為國輔都夠了。
然後張沖立馬走到此人跟前,拜道:
「先生大才,只一言就讓人豁然開朗。不
第一百五十三章 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