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朱由檢以一道極其簡短的的聖旨,乾淨利落地向眾人做出了回答。這道聖旨只有五個字:「聽朕獨斷行!」
聖旨一出,黃立極做為首輔的面子可有些掛不住了。他覺得如果真是皇帝獨斷獨行,還要內閣輔臣幹什麼?持有這種想法也不止他一個,黃立極與其他幾位閣臣,以及六部官員商議過後,行使了「封駁」之權,竟把朱由檢這道聖旨給退了回去。
朱由檢也吃了一驚,他原本以為自己當了皇帝,群臣自然要百依百順。沒想到內閣還有這麼大的權力,竟連聖旨也能退還!
後來他從《皇明祖訓》中查到,原來這「封駁」制度古已有之,明代同樣繼承下來。其本意是「凡制敕有不便於時者,得封奏之」,說白了就是皇帝的聖旨如果出於一時衝動,或者實在不靠譜,內閣可以將其退回,讓皇帝再慎重考慮一次。
這樣看來,這項制度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因為皇帝也難免有犯錯之時,這等於給了皇帝一次糾錯的機會。而且最關鍵的是,如果皇帝心意已決,即使「封駁」了,皇帝還可以再次降旨,這時內閣再「封駁」,那就是抗旨不遵了。
明白了這一節,朱由檢當即把聖旨原樣發回內閣,仍是「聽朕獨斷行」五個大字。
黃立極看罷覺得腦袋嗡嗡作響,已知這位年輕的皇帝看似話不太多,卻是極有主見,親自公審這件事怕是難以更改了。但抱着最後的一線希望,他又上奏稱自己年老體衰,票擬太多力不從心,懇請辭官回鄉養老。
這一招「以退為進」也是內閣大臣經常用的,而且屢試不爽,皇帝一般總會挽留。因為內閣負責票擬,簡單說就是替皇帝做出決策,皇帝只需點頭同意就行了。國事繁重,沒了閣臣的輔助,皇帝一個人哪能忙得過來?因此黃立極將奏摺遞上去後,還是有所期待的,心想就算皇帝不改初衷,怎麼也得對自己安慰幾句,他這個首輔也就在朝臣面前賺足面子了。
哪知聖旨很快再次傳來,這次更簡單,只有兩個字:「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