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利祿也極為上心。
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夠攻入楚都,衣錦還鄉。
所以凡開國之君,必定大賜爵位,以籠絡人心。他這裏算比較少的了。
但後來,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後繼之君,革退爵位。
因為養着這些公侯,是要花費國家財政的。
不過吳年仔細看了看後邊賜給的服飾、田宅、金銀、器物,以及歲給的俸祿,滿意的點了點頭。
劉知行還是很務實的。這些爵位很風光,也允許後世子孫世襲罔替。但是給的俸祿比較低。
比如說陳國公李勇,歲給祿米一千石。也就是十幾萬斤糧食。
吳年對這份功臣名單很滿意,又很不滿意。抬頭對眾人說道:「我在高句麗就交代過。我能有今日,劉知行功第一。怎麼沒有他?」
吳年看向劉知行。
眾人識趣的沒開口,劉知行正想開口。吳年搖頭說道:「封賞功臣,彰顯忠義。可以讓賢、愚都為我所用。這既是你的榮耀,也是我應該做的。」
「長史勞苦功高。昔日漢高祖賞蕭何功臣第一。長史。我之蕭何也。特賜左柱國、英國公,歲給祿米一千五百石。」
「另外。衛校尉戰功卓著,大小百餘戰。特賜周國公主。賜衛長青將軍嫡長孫為郡侯,世襲罔替。」
劉知行本想說愧不敢當,但是見到吳年都這麼說了,而且態度堅決,如果再推辭,反而顯得自己虛偽,便也只能拱手一禮。
「文武官職呢?」吳年決定之後,又抬頭問劉知行道。
劉知行又從袖子裏取出了一本摺子,站起來遞給了吳年,彎腰說道:「各部文官都仿照楚國,武官因為國情,而重新定製。」
「至於誰入閣,請將軍定奪。」
「嗯。」吳年嗯了一聲,展開了摺子看去。
特別熟悉的有。
督察院左都御史汪由校。
戶部尚書公孫桑。
禮部左侍郎崔無雙
幽燕總督呂聲。
應慶府尹張海平。
廣陽知府成玉蓮。
等等。
至於武官,就比較有意思了。
守備萬戶是三品官職。
校尉們提拔為將軍,執掌萬戶,為從二品。基本上是武將的最頂級了。
統率數個萬戶,比如說提督官職是為二品。
這個官職不經常設置,臨時設置,沒事裁撤。比如說李天寶要負責統籌海軍,與扶桑海軍交戰。
另外在朝中設置都督府,基本沒什麼權力,但用來養老。也就是戰功卓著的將軍退休後,來到都督府任職。
左右都督,都是從一品。
吳年根據這份名單,想了許久後,才抬頭對眾人說道:「以劉知行為首輔、李勇為次輔,張海平撤掉應慶府尹官職,入閣。」
「國家大事,就交給你們三人處理了。」
第八百八十五章 內閣與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