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暗記,並且還需要親筆押字,讓他人難以偽造。」
「交子,面對的是大宗交易的商賈,因此他們很容易就能辨別真偽,無從偽造。」
「而銀行發行的銀券,面對的是天下百姓,大多數百姓連字都不識,又如何能辨別真偽?」
「一旦假鈔泛濫,不光苦了百姓,銀行最終也難以開辦下去。」
范景文提出的這個問題,可不是杞人憂天。
從秦朝的半兩錢開始,假幣的問題就從來沒有斷絕過。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曾一次赦免十幾萬名製造假幣的犯人,可見假幣這一行猖獗到什麼地步。
不光是銅錢。
北宋的交子、元朝的交鈔以及大明的寶鈔都有相應的假幣。
為了防偽,這些紙幣都採用專門的紙張、印鑑,以及複雜的圖文設計。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假者依舊大行其道。
大明洪武時期,江蘇句容有一個名叫楊饅頭的人。
這是個猛人,他組織造假團伙,讓銀匠負責製版,然後在生產紙馬的人家進行印刷。
用這種方法偽造出的大明寶鈔,可以以假亂真。
到如今,由於銅錢鑄量不足,寶鈔徹底崩潰,白銀逐漸成為通用貨幣。
以為這樣就沒假幣了?
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
銀子成了主要流通貨幣,隨之而來的就是「偽銀」橫行。
偽銀種類之多,造假手段之高超,令人眼花繚,嘆為觀止這種造假的手段,從古至今都有,可不是後世的專利,不得不說九州人的智慧。
利用偽銀購買商品或實行詐騙的案件,在明清時期屢屢發生。
以至市面上出現了不少教人分辨白銀成色、識別偽銀的專著,如馮琢珩的《辨銀譜》、寧壽堂的《銀譜》等。
連銀子都能作假,甚至是《清明上河圖》都能偽造出讓名家打眼的贗品,況且是紙做的銀券?
防偽手段不到位,光是造假就能把銀行給造垮。
如今的防偽手段倒是不少,然而要是把銀券搞的太複雜,老百姓根本就沒辦法辨別,又如何能夠在民間流通?
這是根本無法克服的大難題。
「這個倒也簡單。」
雲逍笑了笑,智珠在握,胸有成竹。
不好意思,又該貧道裝人前顯聖了。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