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白跑到人家面前說要給人做學徒吧?
要知道,做學徒也是需要門路的,如果沒有門路,那就只能砸錢了。
他們家原來給他找的木工學徒,就是托他姑父幫忙牽的線,又花了三百文確定下來的。
所以他不去,他二叔立即就頂上了,實在是機會難得。
而現在,他不靠家裏,也沒花錢,自己就成了燒瓷器的學徒工,前途可一點不比木工小呢。
潘筠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是你厲害,我們就牽了一條線,能做成學徒靠的是你努力。不過,你要想在這一條路上走遠,有大成就,就不能光學燒瓷。」
「那還要學什麼?」
潘筠刷的一下拿出一本書道:「學律法!」
她道:「我們要在俗世中生存,還要在俗世里更進一步,那就要了解俗世的規則。他們的規則都寫在了律法里。」
「《大明律》太細,太難記住,你先學《大誥》,這裏面有很多的案子,你仔細看,雖說現在律法沒有洪武時期嚴明,但根子在那裏,影兒就錯不了。」
王小井手縮了縮,「我,我不太識字,也比較笨,怕是讀了也不懂。」
「所以我給你拿的《大誥》呀,這裏面大多是故事,讀不懂理論的東西,看故事還不會嗎?」潘筠直接塞他懷裏,道:「你就當故事書看,等把故事讀下來了,你再思考其中的道理,涉及的律法,這就融會貫通了。」
「等你能讀懂《大誥》,我再給你拿一本《大明律》,等你把《大明律》都讀完,加上你在余家學到的本事,不敢說你能在大明橫着走,至少底氣要比現在足十倍。」
王小井:「真的?」
潘筠點頭:「真的!」
王小井就收下了《大誥》,「行,我回去就讀。」
「有不認識的字,你就問人唄,村里識字的人應該挺多的吧?」
王小井搖頭,「並沒有幾個,只有你們道觀里的人才個個都識字。」
這個出乎潘筠的意料,眨眨眼道:「那怎麼辦,余家那邊有人識字嗎?」
王小井搖頭,「也就我師父認得幾個字,水平和我差不多。」
所以也沒有請教的人。
潘筠就苦惱的抓了抓臉,「那就只能看緣分了,你把不認識的字,讀不明白的段落畫起來,等我們碰到了再教你。」
一旁的王費隱蹙眉,思考片刻後扭頭去問一旁來做幫工的村長,「村里孩子現在去哪兒上學?」
「去大源塢唄。」
王費隱點頭,「倒是不遠,去上學的孩子多嗎?」
「沒有幾個,大多還是去上個兩三年就回來的,比如王小井,這小子就上了兩年半,說是讀不下去,自己跑回來了,現在能堅持讀書,家裏也堅持送去的,也就兩戶而已。」
王費隱一聽,嘆息道:「這樣不行啊,我們汾水村雖然不大,卻也不小,孩子這麼多,怎麼能只有兩個孩子堅持念書呢?」
村長:「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一是孩子們的確不喜歡學,二來,家家戶戶都難,供養學子耗費的錢財多,還少了一個勞動力。」
「別小看孩子的勞動力,」村長指着潘筠三個道:「村里像她們這樣大的孩子,不論男孩女孩都能當半個大人使用,像小井這樣大的,直接就跟個大人一樣了,除了不能幹重勞力,插秧,下種,施肥,除草,樣樣都和大人一樣了。」
「一去上學,家裏就少了一個勞動力,白吃白喝,還要花錢買書,買筆墨紙硯,交束脩,你說咱村子有幾個人家能供得起?」
王費隱皺眉道:「要是學堂開在村里,又不要孩子們交束脩呢?」
村長:「那能有七八戶送孩子去學。」
「加上包一餐午食呢?」
村長:「再多個七八戶。」
「學習前三名者包下一年的書本和一套筆墨紙硯呢?」
村長:「那全村大約有半數人家願意送孩子去上學了。」
王費隱道:「那我們就辦。」
潘筠都扭頭看過來。
王費隱道:「這筆錢我來出,從前的
第一百一十章 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