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災民都送走,要求朝廷把災民放回來。
「叫歇的工匠和東家見面吵架,已經發生了很多次衝突,不止一次引發了鬥毆。
「東家們組織行業協會,共同對抗這些叫歇的工人。
「工人自己也開始互相聯合」
「齊行」、「叫歇」,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行業佃戶抗租和工匠罷工活動的稱呼。
朱簡烜稍微有點意外,同時也覺得似乎非常合理。
應天府和周邊地區,是全世界工商業最發達的地方,現在還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
這裏可能生活着有數百萬工人。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工人作為一個群體,已經形成了足夠大的規模,自然也開始影響社會思潮。
現在的江南地區可能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危險。
朱簡烜頗為擔憂的問:
「那朝廷最終干預了嗎?又是怎麼幹預的?」
費淳表情似乎有些茫然的說:
「聖上安排都督府調兵進城,遇到叫歇的行動就在街上守着,抓捕動手鬥毆和趁機盜竊之人。
「叫歇的工人和東家雙方,只要不直接動手鬥毆,朝廷就不管他們怎麼做。」
朱簡烜有些意外,腦海中想像這個畫面,怎麼感覺,跟前世歐洲罷工遊行的情況類似呢。
官方的警察和士兵在街上看着各種群體互相對抗:
「朝廷沒有出面協調,擬定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嗎」
費淳直接搖頭:
「沒有,只要雙方不在街上動手鬥毆,朝廷都不會直接出手干涉。」
朱簡烜面對這個肯定的答覆直接沉默了。
歷史上清朝蘇州等江南地區官員們,還會主動調解工匠和東家的矛盾,協商制定折中的用工價格和條件呢。
現在的大明反而不去干涉這個事情了。
反而跟前世歐美國家一樣,只是單純的看着工人和東家對抗,讓他們自己去談判和妥協了。
難道是因為大明的社會狀態完全變了嗎?
傳統的中央帝國的統治基礎是地主,官員也主要是地主。
所以面對商人和工人之間的矛盾,朝廷和官員通常都是採用居中調停的態度。
現在的大明朝廷,早就不是歷史上的傳統中央帝國朝廷了,本身就有大量的工商業群體的人在其中。
特別是商人群體越來越有錢,參加科舉考試以及擔任官員的越來越多。
朝廷的態度自然越來越傾向於商人。
皇帝本人其實也是一個大資本家,極大概率不會有站在工人一方的想法。
以至於連傳統中央帝國朝廷居中調停的態度都沒了。
現在工匠和東家都開始冷暴力對抗了,未來如果真的爆發了經濟危機,那矛盾會進一步激化。
甚至有可能直接在本土孕育出那種更進一步的現代思潮。
不是說大明肯定挺不過經濟危機,而是經濟危機肯定會拖慢生產力攀升的速度。
同時那種新思潮出現之後,就會開始對應產生各種新麻煩。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從一開始就盡可的規避,減少那種思想孕育的環境和機會。
關鍵是,朝廷可以由職業官僚主導,可以讓專業工匠參政,但絕對不能讓商人完全控制朝政。
按照後世歐美的經驗,職業商人控制了一國朝廷,整個國家不但會變得唯利是圖,關鍵是格外的鼠目寸光。
短期內不能馬上看到收益的項目,都很難得到認可並上馬。
就算是預期收益能看到,但只是回報周期比較長,都可能會在各個環節反反覆覆的卡很多年。
甚至於,就算是卡了很多年,最終實施了還算是好的。
最怕的是花了很多錢,請了很多人,研究一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了很多年,最終得到一個不可行的結果。
因為工商業有很多行業,不同行業的商人有不同的利益,相互之間會有衝突和矛盾。
當一個朝廷上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商人的代言人
第一九五章 吳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