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回到了皇宮,也是按照慣例去了幽宮,見到了他的母親和兩個弟弟。
看着自家母親明顯老了很多,朱允炆心裏不是滋味。如果他當初贏了,他的母親就還是太子妃,是未來的皇太后,是大明最為尊貴的女人。
可是現在呢,在這座幽宮看着是有些盡職盡責的太監、侍女伺候,但是沒有一張是熟面孔,這些人是誰安排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弟弟們看着也非常的本份、小心,尤其是老四,這可是當初敢看不起朱允熥的,可是現在非常的守禮。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自己敗了,那也就是這麼一個結果了。如果自己當初贏了,朱允熥就該謹小慎微了,他的姐姐們就更要小心翼翼。
朱允熥不去管朱允炆這些人在想些什麼,反正他們都是生活無憂、性命無憂,這不就行了麼。
這都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結局了,能有人伺候着,該分封出去的也是會分封,只要不鬧事大家還是『兄友弟恭』,這就行了。
武英殿裏,看着忽然過來的常升,朱允熥都愣了一下。不用想,肯定是老朱叫來的。
「臣開國公常升,叩見皇帝陛下。」常升非常規矩,立刻行禮,「臣參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秋。」
老朱就打趣說道,「這倒是允熥的好舅舅啊,膽子大的也不像話了。倭寇,你們現在連軍情都給假報了!」
常升立刻瑟瑟發抖,有些事情他比誰都清楚。他確實是得到了朱允熥的授意,可是這些事情不能擺在明面上,尤其是皇帝要是問責可就是大事。
「也沒假報啊,就是好像看到了倭寇。」朱允熥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倭寇雖說沒有登岸,但是他們就在海上、就在島上,大軍去剿匪也說的過去。」
老朱也懶得廢話,只是問道,「船上裝了多少貨我不太清楚,只是問了一圈,也就是勛貴、外戚,怎麼就沒有想着自家人?」
開海到底能不能賺錢,這件事情老朱心裏也沒底,覺得這說不定就是勞民傷財、會做一筆虧本買賣。
先前沒有阻止,只是因為老朱覺得就算是有些損失,對朝廷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只要自家孫兒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就當是花錢買教訓了。如果是這樣的情形,老朱自然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老朱也想到了另外的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假如這一次出海真的賺錢了,那就要重視這事情了。
畢竟他也問了一些人、看了史書,唐也好、宋也罷,哪怕是蒙元,都從海外賺了不少真金白銀。
「內帑啊,內帑不是出了一些錢嗎?」朱允熥就搶先說道,「我也想過,這事情要做的長久,以後宗室也能多些好處。祖父,我可不只是剋扣錢!」
如果提起皇太孫,不少宗室都有些怨言。別看有些事情是朱允炆這個武林郡王提出,皇帝批覆,可是大家都知道那是怎麼回事。
削減宗室供用、制定宗室考評之法,這些事情都是皇太孫的主意。他想着法的削減宗室的待遇和權力,壞名聲還一點都不用擔!
朱允熥意氣風發,也非常期待,「我想着到時候朝廷、宗室、勛貴等等,都能得到好處。一些商賈、匠戶,也能得到好處。」
出海,如果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那就不只是一點點利潤了。那也可以催生出來一個不小的產業鏈,可以讓很多人富裕起來。
朱允熥繼續說道,「祖父,你想啊。要是出海能賺到很多錢,船廠可以多招工匠、各地窯廠、坊莊也可招工匠,咱大明的百姓就不用全指着地里了。」
老朱不太樂意了,「地里還是要盯着,災荒之年還能指望黃金、白銀果腹?再者就是商賈不事生產能聚錢財,容易讓百姓也跟着忘本。」
老朱這樣的論點實際上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在封建王朝也可以是普遍有着這樣的一些觀點和看法。
商人不事生產,覺得商人巧言令色,或者是買低賣高等等,那就是在奪取其他人的好處。
而且一旦很多人都眼紅經商的利潤,到時候一個個的都跑去經商了,那自然也就意味着種地的人少了,這可是以農為本的封建王朝。
「哪能是所有
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出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