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暗暗記下了「姜維」這個名字。
他從未聽過此人,但能成為他的繼任者,想必能力人品俱佳。
聽說蜀漢終是國力不濟,被魏國攻破時,諸葛亮暗暗嘆息,卻也並不意外。
此事本就在他的預料當中。
蜀地雖是佔據着易守難攻的地勢,但國土面積與人口均是有限,根基太淺,很難與吳魏兩國相比。
蜀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蜀中派和荊州派一直針鋒相對,也就他才能勉強維繫二者之間的平衡。
若不主動出擊,衝破這連綿群山,日後早晚會倒在魏國的鐵騎之下。
正在說着原本歷史走向的劉禪驀地見諸葛亮看向自己,輕咳一聲,一本正經道:「見國破之勢無可挽回,我在宮苑後的假山上一棵歪脖子樹上掛上白綾,以身殉國!」
諸葛亮有點懷疑,還是拱手稱罪:「是臣無能所致!」
「都已經過去了!」劉禪卻笑了起來,說道:「別看魏國笑到了最後,但曹氏的江山還是被司馬氏給竊取了!」
「司馬氏?」諸葛亮意外。
劉禪眉飛色舞地說起了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在魏國弄權作勢,其子司馬炎逼迫曹氏禪讓,即位為帝,建立西晉之事。
說到曹氏被謀奪走江山時,他表情興奮,一副大仇得報的快慰。
諸葛亮對他的話自是深信不疑。
想到爭霸不休的蜀魏吳三國最終落得如此下場,他心中也頗為感慨,甚至懷疑此事是上天對曹氏的懲罰。
「既然陛下知曉這麼多事,那未來我們蜀國都有哪些可造之材?」他忽然問道。
「可造之材?」劉禪的話突然被打斷,表情有點茫然。
他當初光聽朱由檢在那裏吹牛了,記憶最深的也就是司馬氏謀奪了曹氏的江山,隨後戰亂百年,隨後楊氏建立二世而亡的隋朝,被李唐取而代之。
對於李世民、趙匡胤乃至於朱元璋等人,他興致很濃。
然而蜀國有什麼人才,他也就記住了姜維等寥寥幾個名字,並未細問。
接觸到諸葛亮的目光,他難得又生出了往日那種負罪感。
「時間有限,我並未打探太多。」他狡辯道,「此事下次過去,我一定會打探清楚。」
諸葛亮暗自失望,又暗暗鬆了口氣。
這樣的劉禪才與他心中那個貪玩懶惰,讀起書來總是頭大的傢伙一樣。
要是對方變化太大,他都以為這位先帝遺孤被奪舍了。
「司馬氏後來如何?」他問。
劉禪興致勃勃地再度講了起來。
他本性貪玩,但並不愚笨,記憶力更是不錯。
朱由檢所說之事,他都記了七七八八。
從他口中聽說了萬國來朝的盛唐時,諸葛亮臉上閃過濃濃嚮往之色。
這可是他一直以來的期望啊!
聽說了大宋的富饒,諸葛亮目露神往。
身為蜀漢丞相,他昔日的白髮有一半都是為錢糧不夠而愁出來的。
他主張與民為善,讓百姓休養生息,自然不能過分盤剝,但打仗耗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大宋空有金銀,卻重文抑武,對外懦弱,受外族欺壓,全盛時期國土面積也不及魏國,後期掌控之地也就孫吳那一片最終被草原上的蠻族奪走了天下!」
聽着劉禪語氣中的不屑,諸葛亮認真道:「失去血性,亡國也就在旦夕之間!」
劉禪總覺得這話似乎在暗示自己。
他昂首挺胸道:「朕誓與天下共存亡!」
他可不敢將自己「安樂公」的名號說給諸葛亮。
當初朱由檢向他說此事時,對方眼中的那抹鄙夷他可是看得清楚,其餘人的異樣眼神更是讓他難得生出幾分羞愧之意。
「後來呢?」諸葛亮似乎只是有感而發,繼續問道。
劉禪興致勃勃地說到了朱元璋。
「相父有所不知,那位大明的開國皇帝乃是乞兒出身,為了討得一口吃食還曾出家為僧,父親死去也只能借得一片草蓆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