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主導這場兵變的是楊玄感,由楊玄感直接控制和指揮李風雲最為恰當。
李安期帶着李密來見李風雲,意味着在這場兵變中,李子雄已經接受了事實,甘心情願地退到了他應該待的位置上,而接下來代替他的是李密,楊玄感通過李密來控制和指揮李風雲。
這與李風雲的預想和設計不一樣,他更願意與李子雄合作,因為他與李子雄,與齊王之間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三方在決策擬制和執行過程中都有着相當程度的默契,在瞬息萬變、紛繁複雜的局勢中,這種默契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了三方的利益得失。而李風雲與楊玄感不但沒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反而有嚴重的利益衝突,雙方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都想最大程度的利用對方,榨於對方,甚至不惜犧牲對方,由此可知雙方並無信任可言,合作的背後隱藏着巨大的風險。
「你說了算?」李風雲的語氣變了,不再懷疑,卻有些失落,「這與某的預想不一樣。」停了一下,他又加重語氣補充道,「完全不一樣。」
李密心知肚明,知道李風雲已經推斷出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心裏情不自禁地掠過一絲得意,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你實力不行,就只能做魚肉,只能任由宰割。
「某認為毫無區別。」李密搖搖手,淡然說道,「未來局勢中,你我合則兩利,分則與我無傷,而與你則是重傷,甚至是致命的重傷。」
李風雲意味深長地看着李密,揶揄道,「看來,某些人要獅子大開口了。」
「你誤會了,某並無任何要挾之意。」李密再次搖手,神情嚴肅地說道,「你在齊郡戰場上連戰連敗,連番失利,這是事實,雖然齊王有養寇自重之心,任你逃亡而走,但你已是強弩之末,根本支撐不下去,這也是事實。」
李風雲面沉如水,一言不發。
「某有足夠的理由懷疑你參加這場兵變的動機。」李密繼續說道,「建昌公盲目自信,一方面想在兵變中舉齊王之旗,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你攻城拔寨,根本沒看到他自己已是日暮西山的老廉頗,心有餘而力不足,結果給我們帶來了一系列的重大麻煩。如今兵變之機密隨時都有可能暴露,而你這個中土第一叛賊的加入,更會在未來的東都政局中給我們帶來難以想像的諸多變數,而這些變數必將直接影響到兵變的成敗。」
李風雲的眉頭皺了起來。有這麼嚴重?自己帶着聯盟十萬大軍參加兵變,不但無助於兵變的成功,反而增大了兵變失敗的機率?
「你現在拿什麼養活這支軍隊?你為何匆匆忙忙渡過菏水?你為何要再一次殺向通濟渠?」
李密知道李風雲不會給自己答案,於脆自問自答了,「你缺衣少糧,養不活這支軍隊,所以你敗退齊郡之後,立即調轉方向,轉戰中原,再一次劫掠通濟渠,但東都豈會給你第二次劫掠通濟渠的機會?二次東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聖主在離開東都之前為了確保通濟渠的安全,特意加強了通濟渠的衛戍力量,並且嚴令留守東都的軍政官員,不惜一切代價保障通濟渠的暢通,所以此次當你殺進中原,威脅到通濟渠安全,影響到二次東征之成敗時,必會遭到東都的傾力圍剿。」
李風雲的眉頭皺得更深了。李密這是什麼意思?東都傾力圍剿我,東都衛戍軍主力都到了通濟渠戰場,對楊玄感發動兵變後攻打東都豈不是更加有利?
「如果東都的大軍出來了,與某激戰於通濟渠,對你們攻打東都必然有利。」李風雲冷聲說道,「但聽你所言,似乎不贊同某攻打通濟渠。」
李密驚訝地望着李風雲,欲言又止。
李風雲從李密驚訝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什麼,突然靈光一閃,頓有所悟,「你們不打東都?」
「打東都?」李密吃驚地問道,「誰告訴你,我們要打東都?」
李風雲的表情有些難看。他走進了一個誤區,記憶的歷史中,楊玄感在黎陽發動兵變後便去打東都了,但楊玄感是倉促起兵,不是選擇在時機最好的七月,而是在時機並不好的六月,也就是說,他打東都可能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而在楊玄感的原定計劃中,首要攻擊目標未必就是東都。東都是中土政治中樞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城池高大,防禦堅固,易守難攻,對於兵變者來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