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戡亂並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決策問題,它牽扯到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的切身利益,比如戡亂的軍隊從哪裏調出?戡亂的軍資又從哪裏調撥?軍隊作戰所需要的民夫從哪裏徵調?戡亂剿賊過程中,地方安撫、平民救助、城池修繕、軍隊鎮戍等軍政事務又如何及時妥善的處置?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關係到了此次戡亂能否順利實現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地方局勢的目的,若未能實現這一目的,即便剿賊成功了,殺得血流成河了,地方局勢卻因此而進一步惡化了,那戡亂就失敗了,罪責就大了。剿賊是戡亂的手段,穩定才是戡亂的目的,若本末倒置,必然得不償失,危害更大。
尚書都省的刻意「刁難」,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推卸責任,給齊王楊喃上一道緊箍咒。我允許你戡亂剿賊,並不是讓你去大開殺戒,去壯大實力,去搞陰謀詭計,而是穩定局勢,保證通濟渠的暢通,若通濟渠中斷,若地方局勢依舊緊張,那罪責就是你的,是你執行不利,而不是我決策錯誤。
齊王楊喃和支持他的政治勢力已經預料到了重重阻力。沒有阻力是不可能的,在政治局勢沒有明朗之前,東都大大小小的政治勢力都是首鼠兩端,左右逢源,腳踩兩條船,他們對皇帝如此,對齊王楊喃亦是如此。但齊王楊喃有信心逆轉乾坤,因為皇帝的激進改革已經觸犯了整個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已經激怒了大部分貴族官僚,而皇帝的東征大計不但把自己陷進了深重危機,也激化了國內外和朝野上下的重重矛盾。未來,只要政治局面對齊王楊喃有利,東都的大部分政治勢力都會支持他,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事,所以,眼前的阻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氣。
兵從哪裏出?
留守禁衛軍不可能出京,東都衛戍軍不可能出京,京畿衛戍軍要鎮戍京畿眾多險關要隘,要鎮戍長達數千里的天塹關防,也不可能參與戡亂,如此一來,十二衛府等于堅決拒絕了齊王楊喃,一兵一卒都不給。
齊王楊喃沒有據理力爭,他手上有兩萬軍隊,憑藉這兩萬精銳之師,到通濟渠戰場上戡亂剿賊遊刃有餘。
然而,尚書都省卻把「手」伸向了齊王楊喃的這兩萬大軍。
齊王楊喃的這兩萬大軍原本是東宮禁衛軍。元德太子薨亡,東宮沒了主人,東宮禁衛軍沒了統帥,但東宮始終存在,東宮禁衛軍也不可能取消,只是沒有統帥,軍隊的軍心就不穩了,這是個重大隱患,於是皇帝想了個變通的辦法,讓齊王楊喃出任這支軍隊統帥。齊王楊喃不是儲君,卻統領東宮禁衛軍,不但不合法度,還會在政治上傳遞出錯誤的訊息,於是皇帝又想了個辦法,保留東宮禁衛軍這支軍隊的「殼」,卻把這支軍隊的「核」即兩萬將士全部送給齊王楊喃充當親衛軍。
一個親王,擁有兩萬親衛軍,其武力之強悍可想而知,但外表的風光,卻無法掩飾其在政治上的所遭受的圍追堵截,槍打出頭鳥,眾矢之的啊,內心之痛苦,唯有齊王自己知道。這兩萬軍隊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皇帝給你了,你還不能不接,接下了你也就遭罪了,如果皇帝說你要造反,你連辯解的理由都沒有,誰讓你有造反的實力?
這兩萬軍隊如果待在東都,就如關在牢籠里,一舉一動都在京畿衛戍軍的監控之下,想造反都找不到機會,但一旦出了京畿,出了牢籠,那就不一樣了,可以為所欲為。本來齊王楊喃還不敢明目張胆地把這支軍隊全部帶出京城,畢竟現在他的政敵很多,對手環伺,想打倒他甚至想弄死他的人太多了,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但現在衛府軍堅決拒絕參與戡亂,那等於拱手送給他一個帶走全部軍隊的機會。
然而,尚書都省可不想承擔因此而導致的一切後果,假如齊王楊喃在戡亂過程中做出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或者膽大包天真的造反了,他們就慘了,所以尚書都省明確告訴齊王楊喃,現在國庫能夠給予的戡亂軍資非常有限,最多支持五千軍隊一個月的作戰用度。
齊王楊喃忍無可忍了,你要我戡亂剿賊,卻又不給我足夠的軍隊和充足的錢糧武器,你什麼意思?你想置我於死地啊?
第兩百二十七章 齊王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