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一個王子?」
張世傑神色嚴肅,思索了半晌,最後還是輕輕地問道:「都統,你真的要殺了真金?這可不大容易啊……不僅真金的護衛保他,俺們這邊也會派兵層層護衛的,尋常的高手,只怕很難近身啊!」
陳德興要笑不笑的,冷冷道:「誰說要派高手?某家麾下的20000精兵莫不是透明的?」
……
「哈哈哈……」
暢快淋漓的笑聲在臨安皇城的崇政殿內迴蕩,守候在此地的宦官、宮女們都微微有些奇怪。
這笑聲分明就是大宋官家的!上一次北虜大汗陣亡的消息傳來,官家都沒有如此暢快大笑。難道這一次傳來的是更好的消息?
殿內幾個宰執重臣,臉上同樣是怎麼都掩飾不住的笑意。
「陛下,陛下……吾大宋江山這下可確保無虞了……」
左丞相吳潛第一個站出來給官家趙昀賀喜。
吳潛是寧宗朝留下的老臣,9年前就第一次入政事堂,先為參知政事,後拜右丞相兼樞密使。開慶元年第二次拜相,任總領百官的左丞相,還封了許國公。不過在上回理宗皇帝想要遷都的時候,吳潛的表現不夠堅定,先是說自己不跟皇帝走,然後在皇帝的壓力下又改口——雖然這事兒錯在理宗,但是下面的御史不會攻擊皇帝,就只能用彈章淹沒他這個宰相了。
所以再遇到需要正確表態的事情,吳潛就毫不猶豫的第一個站了出來。
吳潛提高嗓門又道:「陛下,為吾大宋江山計,臣請陛下恩准賜婚蒙古王子真金,以使南北結成秦晉之好,千秋萬代,永為兄弟之國。」
現在可不是不和親、不割地的明朝。南宋的武力雖然強於明末,但是南宋朝堂上這些君臣的骨氣卻不大夠用。一聽到「和」字,個個都是兩眼放光的。實際上,南宋的民意差不多也是這樣。絕大部分南宋的百姓,對北伐中原早就失去了信心,他們只想守住現有的土地,保住自己的家園,好好過他們日子就行了……只是佔據北方的蒙古人25年如一日的攻打,根本不給他們一點念想!現在居然峰迴路轉,能不讓人喜出望外嗎?
「陛下,臣也建議恩准蒙古王子真金所請。雖然蒙古未必會長久嚴守和議,但是如今國用匱乏,褚幣貶值,四川四路皆毀於兵火,天府之國竟成白地,千萬百姓十不存一,國家繼續休養。休養生息,整理財政,裁剪冗兵才是國之根本。只有根本得以鞏固,才有力量抵禦邊患……」
因為議和有功而入朝擔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的蒲擇之也滔滔不絕說起議和的好處。這議和之事可以說是他首創,也是他往來奔走一力促成的。他當然希望能用一場和親,將和議鞏固起來。
並不全是為了本身的仕途着想,而是真心要拯救黎民蒼生。身為前任四川宣撫的他,實在太清楚25年的戰爭給民眾帶來了多少傷害。原本擁有近2000萬人口的四川,如今戶籍上面連100萬人都湊不齊了。除了川東還有點人氣,其餘地方都是人跡罕至。
劉整寫給他的信中抱怨說,大軍開進千里,沿途連一個百姓,一座有人居住的村莊都沒有見到,所有的城池都荒無人煙,甚至還有人在城裏面見到了老虎!
老虎都住進城了,這四川的人口少到何種地步就可想而知了,這大宋還能打得下去嗎?能用一個公主換來二十年哪怕是十年的和平,也是太值了。
理宗皇帝聽了蒲擇之的話也頻頻點頭,國家的元氣的確已經傷了,需要好好休養上數十年……而且這元氣不僅是死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城。而是大宋的祖宗家法,特別是祖宗御將之法已經崩壞了。
現在四川、京湖、兩淮可以說是武夫當道,斯文掃地!不僅老牌子的宿將都跋扈的不行。就連才出茅廬不久的陳德興也居功自傲,不把督軍的文臣和朝廷的高官放在眼裏了。
若不從速整頓,長久下去就怕國將不國!唐季藩鎮之禍,為期不遠矣。而要整頓綱紀,於民休息,就必須要和北方和議。能有個十年二十年的太平就好了……
理宗皇帝心裏這樣想着,目光就在大殿裏面來回掃蕩,最後落在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右丞相兼樞密使賈似道的面孔上。這賈似道不知怎麼,臉色沒有絲毫歡喜,眉頭還微微蹙着,好像有什麼心事似的。(未完待續
第234章 最壞的打算 月票榜又告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