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最能打的四員大將,戰術上大家彼此,不過戰略上李元昊又勝過了餘下三人。
所以李元昊率領的西夏兵,與李諒祚率領的西夏兵,那會是兩種兵。
這就是王巨可能面對的將與兵。
再說就是供給,李諒祚大軍到來之時,必然攻打大順城,但大順城駐守一萬雄兵,除非出現了天大的意外,否則想攻下來很不容易,除非李諒祚能捨得用四萬五萬將士的性命去堆,即便二十幾年後那個小小梁,也不會那麼做的。
所以一旦僵持,他們必會分兵到後方,然而大順城卡住了,供給運輸就會變得困難,王巨也沒有想到趙思順會背叛,但西夏人還能有方法帶出來供給,那就是硬背硬扛,不管那一種方法吧,這個供給能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
除非他們學習柔遠寨那一部西夏人,強行攻打村寨,那一部西夏人這樣做是為了逼張玉出城應戰,實際三個寨子,兩三千百姓,為了打下來,他們折了好幾百條士兵性命,就算得到一點供給吧,但純粹為了供給,值不值?
因此給他們的時間並不會太長,再說為了後面的大軍,他們也不敢耽擱時間。
接下來問題簡單了,第一站便是荔原堡,不過想在短短几天內拿下荔原堡,也不大可能。
那麼會怎麼辦?
接下來便是自己最擔心的華池鎮!
而且會派出重兵來華池鎮,拿下華池鎮。荔原堡將士士氣低落,無心再戰,荔原堡必失。
但自己手中兵力就那麼多,荔原堡一分,華池鎮還能有多少兵力?實際華池鎮還是能守得住。但到了華池鎮,有許多漢人的村寨,他們戰鬥力不強大,只要西夏分兵洗掠,一場災難到了。最後就是自己擊退了西夏人,朝中某些人也會給自己戴上一個高高的大帽子。
當然。王巨也料到可能金湯城同樣會派兵,不過那一部兵力比較少,並且平戎鎮那邊都是蕃人的寨子,戰鬥力強大,暫時可以不問。
推理到這一步。只有兩種應戰方式,華池鎮守,集中兵力將餘下兩部吃掉,但這種常理戰術不適合未來那一戰,因為後方還有許多西夏軍隊。
所以只有第二種應戰方式,吃掉最強的西夏軍隊,也就是撲向華池鎮這支重兵。
這會很難的。
硬戰那是不可能了,於是王巨順着荔原堡與華池鎮之間的道路來回走了好幾次。水戰,火戰,毒氣戰。埋伏戰,襲擊戰,他都想過了,甚至還想過在華池鎮再築一道城牆,分成內外兩城,將敵人放進外城。然後在地下埋放火藥,來一個特大的地雷戰。
不過最終選擇了眼下的戰術。
可在當時很困難。華池河兩岸有許多小溪小河,但能利用的支流太少了。青溪川適合,水流量太少,大瀏川水流量適合,但出了山林道路,也不適合。
因此王巨順着兩條小河往上察看。
在這時代想測量兩河的海撥高度很不容易的。
最後在小青溪川上游兩里處選擇了一個地點,接着勸說百姓離開家園,甚至主動將附近三四個漢人的小村莊一起遷到華池城去。
再派兵封鎖,然後於小青溪川口築起高大的堤壩,再順着一條山溝,開挖了一條長達兩里多的引水渠,將大瀏川的水起到小青溪川,這一引,使得小青溪川水位線提高了*米,包括近兩千畝的小青溪川以及上游許多地方都淹沒下去。但為了不使敵人懷疑,也就這麼高的水位,保持部分河水從堤壩上繼續溢向兩條小河。
做完了這一切,王巨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
敵人想開撥,一定會從早晨就起營,到了這時也不過中午時間。
至於敵人會不會派出先行,王巨也想過,西夏人在自己手吃了幾次虧,即便葉悖麻對自己也不敢不慎重,會派先行,但不會離得太遠。所以先行不怕,然而這個時間卻是一個問題。
於是才有了林中的種種佈置。先是九屍迎客,再就是鐵蒺藜,撒了一些硫磺,逼得敵人起疑心,退出山林,重新來到低洼平坦的大青溪川紮營,甚至用騎兵痛擊清掃路障的西夏步兵,這也是以防萬一,防止到夜晚來臨時將路障清掃完畢,葉悖麻害怕意外,立即撥營起程。
為什麼要到夜晚,到三更?
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