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起一點兒牽製作用。可那能相同麼?人家孫劉是不是一個國家的軍隊?
淝水之戰更是如此,東晉軍隊半渡,朱序在後方大叫,東晉軍隊乘借秦軍混亂,發起攻擊,勝決就在那麼短決出。
不過就是現在他派出軍隊支援,也趕不上了,但能劃划水。
其實這時候還有一個大好的機會,那就是立即派出大軍,不去支援大順城,而是兵發金湯城,那起的作用不亞於曹操拿袁紹的烏巢。
然而陸詵也敏銳地感到這樣下去不大好,最後交朝廷交差呢,敗了蔡挺責任更大,有責任,勝了,同樣有責任。畢竟蔡挺提前就寫信說了救兵,王巨又搬了兩次援兵。
…………
陸詵這邊還好一點,無論蔡挺與王巨,從開始時就未指望過陸詵能派出多少兵力,能派一個五六營官兵,蔡王二人就會開心死了,甚至戰後報捷,花花轎子大家一起抬,會給陸詵報上一個大功。
並且也會起作用,比如說剛才,若是派來五六營官兵,可以做為一支人馬,再沖一衝,隨後王巨再沖一衝。
這個是正面交戰,優勢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劣勢也是一點一滴形成的,那麼說不定就會起大作用了。
但最可惜的是王舉元手中的兵力。趙曙下了詔書。讓他立即調撥兵馬援助。沒有說調多少兵馬。太急了,有的軍營離得遠,不易調,有的軍營戰鬥力差,不能調,因此得根據京兆府各營的實際情況調撥。
然而詔書這麼緊急,若是稍稍果斷一點,京兆府兵力最多啊。那麼最少可以調撥十幾營官兵吧。
想一想,十幾營官兵剛才放在蔡挺手中,一下子增派上去,將會發威多大作用?可王舉元倒很好,派斥候打聽,然後派兩將控制要道,防守長安……
現在王舉元也聽到消息,但是昨夜那一戰的消息。
不是屍體,屍體是隨着水流飄的,現在河水相對要平緩。每秒流速不過一米,可能前面的少量屍體飄得很遠。但後面大團屍體仍卡在河面上,才剛剛正式到達直羅縣地界。
直羅縣知縣也頭痛了,繼續下令打撈吧,並且補了一令,能撈上來多少是多少,撈不上來,讓下游各縣頭痛去,俺手中沒有那麼多人力,況且前面在開戰,後面人心也惶恐不安。
不過王舉元派出了斥候,打聽到勝利的消息,王舉元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得意洋洋地說某說過,西夏賊寇必敗。」
反正他不出兵,左也是理由,右也是理由。
但不用急,有一個人親眼目睹着,黃公公來到荔原堡。
前線開戰,與他無關,他就呆在了荔原堡。
前線所有兵力盡出,蔡挺也擔心後方有失,因此立即從後方調來幾營廂兵,讓他們先行分別各自駐紮荔原堡、柔遠寨與淮安鎮這些要塞。
指望廂兵上戰場,那不大可能了,未必會起作用,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犧牲,甚至會因害怕逃跑產生潰敗。
但讓他們勉強先守一下城池,大約還行。
三更時分,號角齊鳴,黃公公睡不着了,四更時分,戰場上的嘈雜聲繼續隱隱傳到荔原堡,喊殺聲是聽不到的,但能聽到一些隱隱的鼓聲,號角聲,爆炸聲。
黃公公睡不着了,那營廂兵同樣也睡不着了,於是黃公公喊來兩膽色壯廂兵去前線打探。
天快要亮時,廂兵稟報,說正在打,不過西夏糧草被燒掉了。
「咦,有大勝希望,」黃公公立即來了興趣,然後將他帶來的兩個侍衛叫起來,騎着馬奔向前線。
他來華池縣是帶「私信」的,沒有通知蔡挺。不過蔡挺也黃公公來了,原來不他來做的,不過昨天他與王巨商議完畢,立即下達各道命令,下完了命令後便好奇地問了一句。
王巨簡單地做了解釋,蔡挺沒有表態,趙頊問,王巨答,這可以,但沒有問,沒有必要發表議論,說不定到了朝堂後,會被一些人再三的曲解。
而且這一戰若是大勝的話,最好的做法,切莫張揚啦,必須得悶聲大發財。俺勝了,是如何打勝的,再者死了多少人,傷了多少人,擊斃了多少敵人,那些將士立下大功,這些稟報一下就可以了。
說多了反而不好,本來就會有很多人眼紅,得意揚揚,大家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