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何志同、徽猷閣直學士知淮寧府趙子崧(趙宋燕懿王五世孫,崇寧五年進士及第,時任淮寧知府)、徽猷閣直學士江淮等路發運使兼經制使翁彥國、都水使者榮嶷……
全部都說是因為路途艱難,軍隊良莠不齊,甚至還出現兵變,所以北上遲緩,害的忠良身殞,實在是罪該萬死!其中以北道部總管趙野為首,一應人等全部謝罪。
趙桓面無表情的贊同了他們的想法——好,全部去死吧!
詔——趙野、范訥、何志同、趙子崧、翁彥國、榮嶷等一十七人,怯敵不前,坐視忠良之臣死戰而不救援,抗旨不尊,罪大惡極,現命斬首示眾!
十七個文官統帥就這樣被趙桓下令斬首,就在不久之前黃潛善被斬首的那個地方,還是那群劊子手,還是趙桓親自觀看,周圍圍觀的文臣武將們只覺得自己在這溫暖的陽春三月里感受到了冬天般的寒冷,看着面無表情的趙桓,他們似乎感覺到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如果是為了泄憤,皇帝需要殺那麼多人?
哭聲震天,求饒之聲震天,周圍官員面色悽然,卻無一人敢於站出來救援這些人,他們看着趙桓身邊站立的兩個人——岳翻的部將吳用和公孫勝,很明顯,這兩個人現在是趙桓最信任的人,連太監都沒有他們受到趙桓如此之大的信任,原因就是他們是岳翻的部將。
岳翻,岳翻,岳翻!這個三年前在東京乃至於整個大宋掀起大風潮的三元三絕之人,三年之後,再一次掀起了大風潮,國存我死,為國而死,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也不知是誰說出了這句話,或許就是岳翻本人也說不定,被他的部下帶回了南方,廣為流傳,國存我死四個字,幾乎成為了岳翻的代名詞。
道德維繫的社會裏,這四個字就是頂峰,岳翻因此而得到了崇高的讚譽,儘管他不在這裏,或者他已經死了,但是,他儼然成為了忠臣和英雄的代名詞。
三十一日,一支從黃河以北南下的軍隊抵達了應天府,為首之人自稱是殉國之臣劉韐之子、岳翻曾經的部下劉子羽,他帶回了將近四千具屍體和一些戰旗,以及他在戰場上尋找到的一面特殊的旗幟……
一面血跡斑斑,殘缺不全的旗幟。
但是那四個大字,趙桓絕對不會認錯,那就是岳翻親筆書寫,曾在他面前獵獵飛揚的戰旗!國存我死!
劉子羽一直在河北,真定失陷,父親殉國之後,劉子羽一直率領餘部轉戰,發誓要為父親復仇,聽說了趙桓發出的勤王令之後,他率兵疾馳南下,途中一路惡戰,耽誤了不少時間,結果就聽說皇帝被俘,又被岳翻救了出來,大悲大喜之下,他加急趕赴東京,但是趕到的時候,只看到了人間地獄……
黃河南岸有十座京觀,北岸一片狼藉,屍積成山,血流成海,黃河為之變赤,黃被北岸之土為之變赤,戰場上找不到活人,他們遍尋當場,也只是發現了將近五千具大宋士兵的屍首,其中有將官打扮的屍首三十多具,與此相對的,是將近三萬人的金兵屍體!!!
一切都已經確定了,岳翻的最後一戰,以卻月陣死戰金兵,以五千軍隊全軍覆沒為代價,擊殺金兵三萬!
「岳卿何在!岳卿何在!!」趙桓死死抓住了劉子羽的肩膀,只是不斷詢問,他還有一絲絲的渴望,渴望他可以得到岳翻還活着的消息。
劉子羽淚流滿面的表示他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他找到的將官屍體裏,有不少是他認識的岳翻麾下的軍官,還有一些士兵他也認識,但是,他沒有找到岳翻的屍體,遍尋當地,掘地三尺,他也沒有找到岳翻的屍體,但是戰場上發現了很多破碎的器官,甚至他還發現了火藥的痕跡。
他猜測,岳翻使用了火藥對抗金兵,有賊兵被火藥炸碎了身體,但是他就是找不到岳翻,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岳翻,所以岳翻不知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