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屠城之錯,其實陛下應該也清楚,所謂屠城,咱們大唐的老將們誰沒幹過?只是侯君集運氣不好,恰恰選擇了一個很不合適的時機,所以被陛下處置了,所以心懷怨恨了,所以……一時糊塗,參與謀反了。」
隨着李素一番解析,李世民微微動容。
見李世民深思的神色,李素不由悄悄放下了心。
誠如李世民自己所說,他並非一個聽不進勸諫的帝王,只要說得在理,李世民就算不納諫,至少還是能聽下去的。
良久,李世民忽然扭頭看着他,道:「子正,這兩年來,你前前後後在朕面前,不止一次力保侯君集了吧?你究竟為何如此保他?」
李素嘆了口氣,這個問題,李世民已不是第一個問他的人了。
身邊很多人都不解,都覺得李素有大好前程,而且與那麼多名臣宿將交好,為何偏偏一次又一次地跟一個謀反逆臣牽扯在一起。
憑心而言,李素其實也覺得自己如此力保侯君集未免有些過了。只是這一次,老天安排他遇到了侯傑被欺凌,故人之子,落魄至此,李素能不管麼?當然,既然管了,不妨順便也給自己謀點什麼,所以,這次保侯君集的原因,跟當初的情分並無太大的關係,利益的原因佔了一大半。
迎着李世民不解的目光,李素坦然笑道:「陛下,大唐的名將眾多,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獨領三軍,為大唐攻城拔寨,屢立功勳,只不過,咱們大唐的名將再多,卻沒有一個是多餘的,他們一個都不能少,少一個,便等於抽掉了承重社稷的一根柱石,這是臣的想法,陛下覺得呢?」
李世民再次動容,神情陷入深思。
良久,李世民緩緩道:「你的意思,讓朕赦免侯君集?」
李素直視李世民,道:「殺不如恕,侯君集這次若能被赦還,此生必對陛下忠心耿耿,絕不會再生二心,陛下,聖君治人,先誅心,再收心。」
李世民似乎並不意外李素的表態,反倒是臉上露出了笑容,道:「難得子正有情有義,侯君集能識你,實為今生之幸也。」
李素見李世民避而不表態,情知李世民仍未做出決定,不由淡淡一笑。
「陛下,不談當年君臣情分,只看眼下的情勢,陛下籌謀東征已久,朝中諸將皆在陛下的謀劃之中,將來東征高句麗,陛下必然是要親征的,那些老將們也會隨侍帝側,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用得上,臣相信陛下甚至連哪位將軍領多少兵馬,從哪條路出征,攻打哪個城池等等,這些具體的戰略部署都已有了安排,那麼,如今西域突然叛亂,陛下的這盤棋已被打亂,若是調派一位將軍去平西域之亂,陛下原來的東征部署也隨着亂了,朝中的將軍們不能動,這個時候除了侯君集,陛下還有更合適的西征主帥人選嗎?」
看着神情愈動的李世民,李素接着道:「侯君集,他是突然多出來的一位將軍,是陛下計劃之外的將軍,而且經驗豐富,有過蕩平西域經歷,熟悉西域風土和諸國形勢的將軍!」
李素嘆息一聲,道:「臣實在想不出,除了侯君集,還有誰能勝任西征主帥一職,陛下,當初侯君集雖然參與了謀反,可憑心而論,他並未做出任何對陛下不利的事,那時他若以自己在軍中的聲望登高一呼,想必陛下平定謀反會比預想中的麻煩得多,可事實上侯君集什麼都沒幹,反倒是在雙方鏖戰正酣之時跪在太極宮門前請罪,甘願自縛就擒,說他預識時務也好,說他不負忠心也好,他終歸只是稍稍走錯了一步,然後馬上回到了正途,如今大唐正是需要的他的時候,陛下為何不能徹底恕過他曾經犯下的小過錯,讓他繼續為陛下所用呢?」
李素說得口乾舌燥,而李世民神情微動,卻還是沒有表態,李素嘆了口氣,心中有些失望。
大殿內,李素該說的話說完了,君臣二人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擰着眉頭,不知在思索着什麼,李素則端着茶盞,神思不屬地啜着茶。
茶早已涼透,一名宦官躬身上前,為李素撤下茶盞,很快給他換了一盞熱茶,然後朝李素友好地笑了笑。
殿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一道老邁佝僂的身影出現在殿外。
李素定睛一看,原來是久違的老宦官常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