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的情況下。
「我們必須打舵了艦長」
應對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敵人雷出來之前就變向,破壞掉敵人的發射角。
這種雷難以迴避主要是因為戰艦的船舵需要時間來變舵,為了躲避第一波雷,戰艦必須向着魚雷方向變舵,一般會打滿舵,這時候第二波雷出來的時候,敵艦要麼往回打舵,要麼繼續維持滿舵轉向同一個方向。
往回打舵是不可能的,沒有那個打舵的時間,所以只能維持滿舵繼續轉,這時候航向是背向魚雷來襲方向轉動的,而最佳的規避魚雷方法是向着魚雷來襲方向轉舵,背向魚雷轉舵就算不被命中,也有可能被兩枚魚雷夾着走,而魚雷的航速一般不比戰列艦快多少,這個夾着走的時間可能長達十分鐘,足夠破壞艦隊的陣型了。
另一個時空薩馬島海戰中,大和號就被美國驅逐艦來了這麼一波交叉雷,最後被兩枚魚雷夾着走飛快的跑出了戰場
而如果提前打舵,這樣第一波雷出來的時候戰艦可以把舵打回正舵,打舵反應時間就減少了,理論上可以做到繼續以最佳方向迴避第二波魚雷。
戰列艦的魚雷迴避不是為了一枚不中,其實大多數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硬吃魚雷的情況了,迴避只是為了減少命中數,以及讓魚雷打中對戰列艦儲備浮力影響很小的船首。大多數戰列艦的船首作為非防護區,就算被魚雷炸了進水也沒多大問題,實際上不少戰艦的船首隔艙特別多,就是預備着吃雷然後進水的,這樣隔艙多就能最大限度分散爆炸衝擊波——魚雷的主要殺傷就是爆炸衝擊波——而且還能把進水量控制在最小。
以美國的北卡羅來納號為例,它被打中的還不是船首非防護區,魚雷打在船體前部防護區的彈藥艙外面了,但北卡羅來納依然沒有沉沒,而是依靠自己的動力開回去修理去了……
呂特晏斯作為老將,當然知道該怎麼做。
在短暫的猶豫之後,他下令道:「轉舵迴避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