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還剩下一人靜靜跪在原地,王旭心知他必然是報幽州戰事之人,頓了片刻,出聲問說:"你且說說幽州!"
"回稟君上,曹操去年末北伐幽州,袁熙,袁尚傾力抵抗.雙方鏖戰數月,兩人漸有不敵,程昱隨之說服袁熙部將焦觸,張南歸附,二人倒戈相向,與曹軍合擊袁氏兄弟,使其大敗."
那諜影部眾說到這裏,咽了口唾沫,才再度張着乾裂的嘴唇說:"隨後,袁熙,袁尚二人帶敗兵繼續北逃,躲入幽州北邊的烏桓部落,烏桓族隨之異動,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烏桓王蹋頓,烏桓大人難樓,蘇仆延,烏延等人,共揮十萬烏桓騎兵相助,雙方再度陷入僵局!"
對於這個結果,王旭並不是很驚訝,他心裏早.[,!]就有些準備,只是沒想到曹操能這麼快.
袁熙和袁尚不可能擋住曹操,這是無須置疑的,若有那個逆轉局勢的能力,也不會有袁家勢力今天這等局面.
至於烏桓族出兵相助,那更是意料之中,不僅僅因為記憶里,歷史就是如此,更因為烏桓族與袁家千絲萬縷的聯繫,還有蹋頓等人本身所展現的野心,他們絕不會容忍曹操佔據幽州.
烏桓族與如今強盛的鮮卑族一樣,屬於古老的東胡部落之一,直至幾百年前,隨着匈奴人擊敗東胡,烏桓族才逐漸衰落,遷徙至烏桓山一代生活,因而得名.
漢武帝時,其雄才大略,數次派軍北伐強大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生生將其打出漠南,烏桓族人也隨之臣服大漢,並遷徙到幽州五郡塞外居住放牧,等於是代替漢朝防備北疆,抵擋和監視衰落下去的匈奴人.
東漢初,光武帝中興大漢,迎來短暫的繁盛時期,烏桓族人再度南遷,生活到了塞內,在北疆最邊緣,只是大多數仍然以部落的形勢存在,並沒有形成統一,但與漢族人之間,已經很熟悉了,混居者也非常多,這些部落受護烏桓校尉,亦或者護烏桓中郎將管轄.
可也正因為這種鬆散的管理,讓烏桓再度興盛起來,眼見大漢衰落,那些單于,大人也就起了心思,當年烏桓大人丘力居,夥同中山太守張純,及漁陽人張舉等輩造反,殺死時任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深為禍患.
直至後來,劉虞被朝廷調任回幽州牧,這場禍事才最終平息.
只因劉虞早年為幽州刺史時,就對胡人極好,深受胡人愛戴和敬仰,他一來,連丘力居也不敢再妄動,隨之投降,張純,張舉等人孤立無援,失去最大的支持,很快身亡.
當年王旭遊歷塞外回歸,就是因為丘力居,張純,張舉之亂才頗費了些周折南下.
丘力居不久後病死,臨死前見兒子樓班還小,就讓從子蹋頓掌權,可惜後來難樓,蘇仆延,烏延等烏桓大人,還是迎樓班為單于,蹋頓則退位為王.
不過這蹋頓可是野心不小,早年便密謀積蓄實力,想效仿當年的匈奴冒頓單于和鮮卑檀石槐,建立在北方草原的霸權,讓烏桓族重登巔峰,但那時他的實力不夠,也缺乏足夠的底蘊,所以就主動結好袁紹.
公孫瓚最強盛的時候,比崛起的袁紹勢力還大,之所以失敗,除了袁紹勢力本身的能臣武將極多外,蹋頓率烏桓騎兵大力相助也是原因之一,時常出兵攻打公孫瓚.
因為他知道,公孫瓚最恨胡人,若掌權,不會有烏桓族的好日過.
正因為這個原因,烏桓族與袁家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甚至於他們的單于封號,還是袁紹假代朝廷封的.
如今袁家瀕臨滅亡,曹操揮軍北上,其若不合力抵擋,他們的地位也必然保不住,更別說再度崛起稱霸,他很清楚曹操是不可能允許自己身後有一位強大霸主的,曹操的心比袁紹更大!
所以,這就是無法調和的矛盾,其出兵抵抗就完全在王旭意料之中.
王旭在心裏認真思慮之後,再度問那諜影部眾:"幽州袁熙,袁尚兄弟兵敗逃歸烏桓,是何時傳來的消息?"
"兩個多月了!"那諜影部眾解釋說:"消息先是傳到襄陽,隨後我們才南下,抵達交州之後,卻得知君上四處征戰,且行軍隱秘,我們費了好大勁也無法得知君上確切位置,繞很大一圈,才轉回鬱林,因而耽誤了些時間!"
"恩,辛苦
第六百九十章 威震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