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趙弘潤嘛,恐怕根本就沒有身為姬姓趙氏一族宗族一員的自覺,所重視的也僅僅只是我是魏人以及我是魏人的皇子而已,至於像什麼原陽王趙文楷還有其世子趙成琇,在趙弘潤眼裏其實跟陌生人沒有區別,根本沒有所謂的同族之情。
因此,只要對整個大魏有利的事,哪怕是損害到姬姓趙氏一族利益,趙弘潤也會去做,而魏天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予方便。
而與他們父子不同,宗正趙元儼所着眼的,卻是姬姓趙氏一族的利益,畢竟宗府正是為此而存在的,倒也不難理解。
正因為如此,哪怕趙元儼也希望大魏逐漸強盛,但他絕對不會坐視用損害姬姓趙氏一族的利益的方式來使大魏強大的做法。
「父皇如何看待我大魏與我姬姓趙氏?」趙弘潤冷不丁問道。
魏天子聞言,伸手用筷子夾菜的動作不由地一頓,轉過頭來神色莫名地看着趙弘潤,神色中充滿了驚疑與意外。
見此,趙弘潤聳了聳肩,解釋道:「當初初次見到二伯時,二伯就問了我這個問題。」
魏天子沉默了片刻,問道:「那你是怎麼回答的?」
「我沒敢直說。」趙弘潤聳了聳肩。
魏天子愣了愣,旋即微笑着點了點頭:「唔,有些事,放在心裏就好了。……來,多吃點菜。」他夾了一筷子菜到趙弘潤的碗裏。
「……」趙弘潤望了一眼自己父皇,心中也就明白了。
冶造局的五月,從中旬開始就變得越來越繁忙了。
撇開博浪沙、祥福港的建設與擴建不談,亦刨除仿造楚國船隻的事宜,冶造局在城外的地爐,也隨着臨近各地那些不同質地的沙土陸陸續續運到了城外的倉庫,而正式投入使用。
火磚項目正式啟動。
這件事,趙弘潤交給了冶造局的局丞王甫。
沒辦法,由於攤子鋪地太大,冶造局內的官員人手變得愈加緊張,三位冶造局的郎官,陳宕負責監督博浪沙河港的建設,程琳負責監督祥福港的擴建,而荀歆則負責仿造楚國船隻的事宜。
再加上如今冶造局局丞王甫親自出馬負責火磚的燒制,冶造局內四位在技術方面能獨當一面的主要官員全部任務在身,倘若再弄出什麼項目來,恐怕就連趙弘潤也只能親自上陣了。
從其他部府與司署借人手,不切實際,並且趙弘潤也很難徹底信任他們,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相關的官員,從郎官以下的主事級官吏中選拔人才。
除此之外,工匠方面也陷入了人手不足的尷尬,別看冶造局有着四百餘名工匠與近千名匠人、匠徒,可隨着冶造局四線開工,人手不足的問題已變得越來越嚴峻,哪怕工部善意地暫借了兩百餘名工匠,也只是杯水車薪。
因此,趙弘潤決定從民間招募工匠,畢竟大魏境內存在着許許多多有相關經驗的石匠、木匠、鐵匠,將這些有相應工作經驗的工匠們招募到冶造局,才是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的最佳辦法。
可問題是,這個時代的通訊實在不便利。
想來想去,趙弘潤唯有用最笨的辦法,托倉部的官員在向各地市場銷售蠟燭的期間,在國內每個縣城的城門附近,在那以往貼通緝懸賞的公告牆上,貼上一份他冶造局的招工告示,使那些不滿足於各自當前工作環境的工匠們,投入冶造局的懷抱。
還別說,前期效果還真不錯,至少在大梁,當冶造局的招工告示出現在城門附近的公告牆上後,大梁城內的魏人中,便有不少人到冶造局試工。
為此,趙弘潤特意提拔了三名主事來負責這件事,這三人分別叫做呂璵、顧和、鄭昭。
其中,呂璵負責招收新人,顧和負責測試那些新人的水平,而鄭昭則負責將新收的工匠們按照其擅長,分別調到博浪沙建河港、祥福港擴建、仿造楚國船隻、燒制火磚這四項工程。
這三位主事,皆是在冶造局內幹了好幾年的老人,並且工作能力過硬,只不過資歷不如陳宕等人,這才無緣於郎官之位罷了。
畢竟工部轄下的司署,尤其是在冶造局,普遍重視資歷,將資歷與個人能力擺在同等高度:哪怕某個人才能平平
第二百八十九章:按部就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