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寧王有兵十萬,而陽明先生只有雜兵數千。但是平叛的過程卻異常的順利,根本沒有絲毫的遲滯。
而當陽明先生領兵打仗的時候,劉若水才見識到了傳說中的「知行合一」。
無論是多麼荒唐的情報,到了陽明先生手中,都會從中抽絲剝繭的得出正確的情報,讓他能夠處處料敵先機,算無遺策,因此他簡直就像一代軍神一般,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到三十天的時間,就已經快要攻到寧王府了。
不過區區二十八天,王陽明就攻克了寧王府,生擒了寧王朱宸濠,徹底平息了這一場叛亂。
平叛結束之後,王陽明就派人給劉若水遞去一個錦盒。
劉若水開始的時候還不解其意,等他將錦盒打開之後,才驚愕的發現,裏面竟然是一隻玉蟾,和兩本王陽明親筆書寫的著作。
見到玉蟾和那幾本書籍之後,劉若水心中不由得流過一絲暖流。
劉若水將玉蟾放在一邊,翻開那兩本書,閱讀了起來。
「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大批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這兩本書上面的墨跡還新,顯然是心寫不久的,每本書之中雖然會提到儒家理論,但更多的卻是「心學」,以及「知行合一」的道理。
將兩本書翻看一遍之後,劉若水苦笑了一聲,說道,「看樣子,老師知道我要不辭而別了。」
事實上,以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見微知著。知道這一點,是正常的事情。他不知道,才是不正常的。
劉若水不是不想留下來,只是他明白,自己若是再在陽明先生身邊停留半年,那他恐怕就會徹底的成為一個儒生,不會再有學武的心思了。
劉若水要學王陽明先生的「道」,那他自然會被王陽明先生的道所同化,若他不趁早脫身,他就再無武道之心了。
劉若水雖然捨不得陽明先生的學問,但他明白,「道不同,不相為謀」,他既然一心追求武道,那就不得不放棄其他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在陽明先生門下這段時間,他已經明悟了「知行合一」的道理,鋪平了通往先天的道路,只要按照心中所想,「消化」體內的兩股真氣,然後輔以五鍛天功,就能輕易的踏入先天。
因此,他再不舍,也必須離去了。因此劉若水就帶着玉蟾和那兩本陽明先生手書的著作,悄然離去了。
等劉若水回到黑木崖之後,竟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劉若水花了七天功夫,處理了教中事物之後,並將他所需要的三種藥物配置出來之後,就邁進一件靜室,閉死關。
調息片刻之後,劉若水先將一碗好似清水一般的湯藥端了起來,然後一飲而盡。
服下藥物之後,劉若水就用一種舒適無比的感覺,好似受到全身按摩一樣,全身的汗毛口都徹底舒張開了。
還未等這股藥力徹底消化掉,劉若水就又拿起一顆黑色的藥膏,吞服了進去。
將黑色藥膏吞服之後,劉若水身上的快感就因此而消失了大半,全身上下因此而變得僵硬的起來。
劉若水知道,這是因為兩種藥物起了衝突,連忙又將一顆丹丸拿了起來,放入嘴裏,用力的咀嚼起來。
這顆丹丸的性質很是奇特,它雖然是一種藥,但卻硬比金石,若非劉若水的實力強悍,還未必能夠將其嚼碎。
劉若水將其嚼碎,咽下之後,身體就有了一種翻江倒海的感覺,整個人就好似置身於滔天巨浪的感覺。
與之相應的事,劉若水的臉色變成了白色,軀體變成了黃色,四肢變成了綠色,整個人好似被扔進了畫桶一樣。
感知到體內的異樣之後,劉若水不僅沒有驚恐,臉上反而露出了一絲雀躍。
金克木,木克土。
土生金,金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