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一過,果然這安穩日子也就結束了!
朱景熾早早便將號稱的「三十萬大軍」駐紮在了長江中上游之地,隔了一條江與北師遙遙相望。
皇帝同樣也將大周的主兵力慢慢集中於江北,兩軍一對峙便是好幾日。
所有人都以為朱景熾將蓄勢突擊疾行渡江,全師北上,所以北師在江北沿線設置了重重防禦和陷阱,打算瓮中捉鱉!
可朱景熾偏再次打了個出其不意!
他突然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所有人又都認為他的計劃是要先穩定大後方,與大周打持久戰,劃江而治。
皇帝自然不會讓他得逞,當即便下達了趕緊造船固舟的命令。
然而,當江北軍民齊心協力,全力做筏預備渡江時,在箭雨襲擊下冒險過江打探的一支先發兵在付出慘痛代價後來回稟:
與北師隔江相望,大江南岸的那星羅棋佈的帳篷其實大多是空的,密密麻麻的「南軍」也根本大部分都是掩人耳目的稻草人,而那些每日都在耳邊響起,整齊劃一,震懾江北眾人的操練聲則來自朱景熾僱傭的一幫藝人。
他們聲如洪鐘,每日坐於帳後,跟着鼓點節拍一邊齊吼,一邊敲擊刀刃,刻畫的就是一種千軍萬馬,聲勢浩大的操練畫面!
朱景熾的小伎倆很成功,順利騙過了江北大軍,更是震懾地大軍不斷往江北調兵遣將,輸送兵力……
所有人都以為,朱景熾真的將大軍主力佈於了江邊。
而當北軍發現這一小秘密時,他們已經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突擊的準備上。他們知曉上當了!
朱景熾的意圖竟然也不是固本!
這時他們才得到消息。
朱景熾早已親自帶了大軍出其不意地選擇了東進。到此刻為止,南軍已經東突至了江西和兩廣。
皇帝勃然大怒。
原來,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這意味着,朱景熾並不滿足於龜縮西南,他要的,是如南北朝一般將國土分裂,對峙!
皇帝大軍這才反應了過來,朱景熾只用了煙霧彈便成功將北師大部分兵力都牽制在了長江上游!
主帥大將軍氣得吹鬍子瞪眼!
之前他們打探到的軍情都是說南軍已傾囊而出,駐紮到了江邊……包括探子,奸細,報信的飛鴿,逃難的百姓……此刻看來,這些都是朱景熾的手段,為的就是引他們上鈎。
為此,他們不惜將周圍幾個衛營的主力精兵都調來了一半,結果卻是上了大當!
正因如此,大部隊閃電出擊的南軍才能輕而易舉,如若無人之境般地鑽了長江下游的兵力空虛這一空子。
朱景熾狠狠涮了他們一把!
皇帝只感覺焦頭爛額。
此刻即便第一時間調北師下東南,只怕也要延誤不少時日。他只得第一時間趕緊傳令東海王集結了五萬大軍,匯合武昌衛,南京衛和杭州衛築成三道防線,最大程度牽制住朱景熾大軍。
至於江北大軍……
若朱景熾大部隊真在東突,他們倒是可以圍魏救趙,直搗南軍老巢。
可奸猾狡詐的朱景熾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江中和江南岸會不會有埋伏?他會不會打的也是請君入甕的主意?再加上山區,蠻族,毒瘴,緬軍等因素,強行渡江誘惑雖大,可相比風險,怎麼看還是東截才是上策!
大軍選擇了穩健之法,一部分繼續留守江邊,伺機而動,另一部分以最快速度接應東海王,阻擋南軍東進……
然而,皇帝尚未來得及有喘息之機,東南沿海接連傳來了消息。
整個沿海一帶在五日內,共有二十多個城鎮被突然而至的倭寇打了個措手不及。
皇帝再次大發雷霆。
倭寇一直存在,滋事從未停止,可他們卻從不敢如此大規模,如此短時間密集上岸!很明顯,他們是有備而來!
這次不是趁火打劫,而是配合!
朱景熾,竟然暗地裏與倭寇合作上了!
東海王迫於無奈,只能又分出了一部分兵力抗匪。
果然這次的倭寇與過去不同,不是一搶一打就跑,而是打也打不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