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發佈,恐是擔心會引發動盪。李光弼和郭子儀兩人都認為是安慶緒篡位奪權或有弒殺安祿山之嫌。他們認為這正是進攻叛軍的好機會。」
李瑁愕然道:「竟有此事?給父皇道喜了。安祿山這賊子終於死了。」
玄宗皺眉道:「何喜之有?安祿山死了還有安慶緒,還有史思明,你以為叛軍便會憑空消失麼?」
「不是,兒臣是說,這叛賊是叛亂賊首,若是死了總是件大好事。而且還是死在他兒子的手裏,這更是大快人心。安祿山一死,於叛軍士氣必是一個巨大打擊,這正是一舉攻擊叛軍的大好機會呢。」李瑁道。
玄宗微微點頭道:「確實對叛軍是一個大打擊。李光弼他們認為該趁機進攻長安收復京城,可是他們的兵力太少,恐難以奏效。」
「不是有王源的十多萬兵馬在長安左近麼?父皇為何不下旨命王源立刻進攻長安?」
「蠢材,叛軍內亂這件事王源一個字也沒提,按理說他應該知道這個消息的,可是他卻並沒有提及。他已經表明態度要明年春天攻長安,朕也答應了他。不管他的理由是什麼,若是他刻意隱瞞此事的話,便說明他並不想趁着叛軍內亂的時候拿下長安。朕若是逼他,他又要說朕說話不算話,不給他軍務自專之權了。李光弼和郭子儀募兵之事,乃至昨日這件棘手之事後,朕覺得不能再去刺激他,所以朕不想逼他攻長安。」玄宗道。
「可是……咱們只有他的兵馬有實力攻下長安啊。他的兵馬不動,李光弼和郭子儀手中那幾萬兵馬如何堪用?」李瑁道。
「是啊,朕也覺得難辦,不過若是李光弼和郭子儀當真能攻下長安的話,那可是一件大大有利之事。首先王源推三阻四的拖延進攻長安的日期,卻被李光弼和郭子儀得手的話,對他可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其次,一旦郭子儀和李光弼佔據長安,便可控制住長安城,到時候朕回歸長安,便可高枕無憂。若是被王源攻下長安,他的兵馬便佔據長安城,朕回京之後豈非還是在他的控制之下?長安城還有數十萬百姓,一旦郭李攻下長安,兵員問題便可快速解決,短時間內可募集大量兵馬,豈非正好是藉機擴充實力,牽制王源?」玄宗沉聲道。
「是啊,父皇說的很是啊,這可是一箭三雕的大好事呢。」李瑁雙目放光驚呼道。
「可是,問題還是回到了郭子儀和李光弼能否攻下長安的問題上來。即便叛軍內亂,史思明駐守長安的也是十餘萬兵馬呢,這該如何是好?」李瑁的興奮勁來的快去的也快。
玄宗道:「所以才要你去替朕辦這件事。李光弼密信中說,大唐北邊的突厥人也正在內亂,回紇汗國的國主骨力裴羅擊敗了其他幾個突厥汗王如今已經獨霸北疆。這骨力裴羅曾經來長安朝見國朕,對我大唐上國極為仰慕,故而當得知我大唐生亂,他主動派人去聯絡李光弼和郭子儀,欲助我大唐一臂之力平息叛亂。所以……朕昨夜想了一夜,決定接受他的好意,向回紇借兵平叛。如果回紇人肯借兵給我們,豈非解決了李光弼和郭子儀兵力短缺之憂?」
「原來父皇是要向回紇人借兵?這……我大唐內亂之際,引外兵而入,恐非是一件好事啊。」李瑁難得的說了一句有道理的話。
玄宗皺眉道:「朕不是沒考慮過此事,請神容易送神難。但朕認為,回紇人沒那麼大的胃口,想要趁機瓜分我大唐。他們或許是想撈些好處罷了,那麼朕便給他些好處便是。這件事回紇人希望能當面商談,朕當然去不了,所以希望你能替朕偷偷去一趟,和他們談判借兵。這件事若是能成了,你便立下了大功,將來平叛之後朕欲立你為太子,別人也無話可說了。」
李瑁聞聽此言,頓時將憂慮拋到了九霄雲外。連聲道:「兒臣願為父皇分憂,這件事兒臣定辦的妥妥噹噹的。」
玄宗道:「好,此事絕不能聲張,一切都要秘密進行。朕許你帶着朕的密旨前往,全權代表朕同回紇人洽談此事。記着,給他們些甜頭無妨,但只要能達到借兵攻下長安的目的,付出些餌料也是值得的。」
「兒臣遵命!」李瑁激動道。
「下午你便動身,朕的照夜白給你騎着,你只能帶少量的隨從。朕會宣佈你生病的消息,這樣便無人知道你其實已經離開成都了。出城的事也不用擔心,朕午後會去北城難民聚集之地
第九零三章 弱點(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