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極想抓住這個機會,雖然指揮作戰並不是他擔負的使命或主要目的,雖然蔣介石打算讓他指揮國民黨增援緬甸的兩個軍,不過是對他表示恭維的一種姿態。但史迪威知道,如果讓國民黨的將領自己指揮那兩個軍,他們是不會在緬甸發動必要攻勢的,即便他還不知道自己的指揮本領是否能得到證實。
范哈兒對於史迪威的渴望,心中並不支持,僅僅是出於老朋友的情義,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就把球一推,對史迪威道:
「起碼應該先得到英國人的同意吧?緬甸畢竟是英國人的殖民地,我可不能越俎代庖的給他們做主。」
史迪威心中暗罵范哈兒虛偽,卻是不敢反對,只能啟程前往印度。
緬甸仰光的防務現在已經完全范哈兒的手裏,而英軍的主力,則已經分散到了新加坡和印度兩地,司令部自然也設在了印度。
印度首都新德里地域寬廣,到處綠樹成蔭。它是二十年代新建的都市,是顯示英國統治者威嚴堂皇的象徵。
史迪威到新德里後,到總司令部參加過一次會議。司令部非常大,簡直足以容納下美國人的陸軍部。會議室里中將、少將和準將濟濟一堂,而前線只有三旅部隊,顯得似乎很不相稱。
史迪威懷疑英軍召開這次會議為的是讓他出洋相,他產生這種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英國人對美國派象他這樣一位高級將官承擔這項使命,而他手下又無兵卒感到非常可笑。史迪威詢問緬甸的戰況,發現除軍需官外其他人都一無所知。看來,參謀人員沒有制訂自己的作戰計劃,也沒有制訂同中**隊配合作戰的戰略,對敵軍的兵力和意圖全然不知。開戰至今,英軍連一名敵軍俘虜那沒抓到。
接着,史迪威繼續朝東飛往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是印度昔日的首都,是個熙熙攘攘的、骯髒的城市。它位於印度東部沿海地區,是通往緬甸的起點站。
史迪威在加爾各答等待韋維爾,韋維爾從後來陷落的爪哇飛抵加爾各答,他疲憊不堪,神情沮喪,一副吃了大敗仗模樣。英軍形勢吃緊,國內又是鮮明的先歐後亞政策,這位四國聯軍總司令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他們在舊政府大廈幽暗的餐廳里一道進餐,韋維爾向他敘述了三個月來連吃敗仗的經過。隨韋維爾來的是在爪哇任職的美國空軍少將劉易斯?布里爾頓。布里爾頓現在已被任命指揮駐紮在印度的美國第十航空隊,該航空隊屬史迪威統轄。
布里爾頓擺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式,手裏擺弄着一柄馬鞭。史迪威對多恩嘀咕說:
「空軍軍官拿着馬鞭幹什麼,難道想用它打鳥不成?」
當史迪威跨進布里爾頓的飛機時,發現機艙里舖着一塊剪裁得很合適的高級波斯地毯,不禁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在位於孟加拉灣彼岸的緬甸,就在韋維爾同史迪威會晤的那一天,英國殖民分子和仰光殖民當局,正開始部分撤離仰光。
到不是日軍又從錫當江朝仰光推進了,而是范哈兒之前和英國人的一次衝突,讓英國的殖民當局,再不好意思繼續留在仰光了。而加上老蔣看到緬甸形勢好轉,也派了兩個軍來撿果子,讓仰光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天下。隨着很多事務由中國掌管,越來越多的英國殖民者,也只能無奈離開仰光了。
英**隊從來就沒準備認真地保衛他們駐守的這個國家,事實也使人感到沒多大希望阻擋住日軍。在前面一次仰光被日軍逼近的時候,艾倫?布魯克爵士就在倫敦沮喪地承認:
「緬甸的消息非常糟糕,如果軍隊不能比現在打得好一些,我們帝國肯定是要完啦!」
五天後,英軍住錫當江大橋又遭到大慘敗,進一步加速了帝國的崩潰。印度第十七師蹣跚地掉在後面,有一個旅幾乎遭全殲,其餘倖存者泅水過江,武器損失殆盡。
英國建立大英帝國是為英國本土效勞,而不是相反。英屬印度軍隊同匆匆忙忙從中東調回緬甸的兩個旅一樣,所受的訓練只是為了在沙漠地區同德**隊作戰,而不是為了在本國執行任務,因為呆在本國就有可能受到亞洲危險的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
英屬軍隊沒有受過叢林戰訓練,因為英國在制訂軍事計劃時沒有估計到馬來亞和緬甸會遭到地面進攻。這些部隊同美軍
第三百二十九節 仰光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