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當着楊一清的面,把請調沈溪回京城的上奏給寫了,特別提出讓英國公長孫張侖提前返京,入五軍都督府歷練。讀爸爸 www.dubaba.cc
楊一清基本沒摻和意見,此時他一直在想心事……全都涉及沈溪。
楊一清以前對沈溪回京城持支持態度,但如今也有了私心,不太想讓沈溪回來,這點完全跟謝遷意見相左。
謝遷把奏疏寫完,又跟楊一清商議。
楊一清仍舊採取敷衍的態度,把決定權交給謝遷。
謝遷從頭到尾瀏覽一遍,最後把奏疏交給楊一清:「此事由應寧你來上奏最為合適……你拿回去看看,有些語句是否需要修改,今日內便呈到通政司……老夫儘可能在短時間內讓人把奏疏送去徐州。」
楊一清始料不及,驚慌失措地推辭:「閣老,在下怕是難以勝任。」
話剛出口,就看到謝遷銳利的目光望了過來……楊一清之前沒提反對意見,此時騎虎難下,只好伸出手。
謝遷吁了口氣道:「應寧啊,老夫不是故意與你為難,這朝中多少人,老夫能信任的有幾個?六部尚書光是之厚一人便占倆,他現在不在京城,老夫有何事只能寄希望在你身上。」
謝遷表現出對楊一清的器重,楊一清卻絲毫也沒有感到受寵若驚,因為楊一清坐上戶部尚書的位置後,明顯感受到大臣間互相利用的心態,不可能再跟以前當外官時一樣對謝遷完全唯命是從。
等楊一清把奏疏接過去,謝遷欣慰地拍了拍楊一清的肩膀:「這件事就交給你了……你莫要向外人談及,至於陛下是否會准允,再另說。老夫隨後也會去信江南,讓之厚做好回京師的準備。」
……
……
楊一清回到戶部衙門,以自己的口吻將奏疏重新寫過,準備散班時把奏疏送到通政司,忽然聽說皇帝自徐州傳來聖旨,涉及朝中大事。
楊一清從戶部衙門出來,正好遇到路過的李鐩。
李鐩從轎子上下來,走到楊一清跟前:「應寧可有聽聞?之厚卸任兵部尚書,陛下委命德華回京師接替職務。」
「啊?」
楊一清一驚不老小。
雖然楊一清對三邊總督王瓊的能力相當肯定,畢竟王瓊是他在西北時的老部下,但按照朝中資歷,他才是接替沈溪為兵部尚書的最佳人選……按照官場的潛規則,六部中兵部尚書要比戶部尚書高半級。
李鐩道:「是陛下派人回來知會,還派人去西北通知德華,讓他及早回京履職。」
楊一清急忙問道:「之厚只是卸任兵部尚書?那他的吏部尚書之職可有變化?」
李鐩想了想,搖頭道:「這倒是沒聽聞,想來應該沒變化。之厚留滯江南,京師諸多事務無人統轄……事情想來只能如此了。」
楊一清再問:「那三邊總制之位,以何人接替?」
李鐩稍微頓了頓,才回答:「聽說是胡重器……本來以重器的資歷無法勝任,不過想來陛下是跟之厚商議過後才做出此決定……還是要看接下來聖諭如何。」
聽說胡璉要接替王瓊出任三邊總督,楊一清心中不是個滋味兒。
胡璉在朝中的根底太淺了,哪怕之前追隨沈溪屢立戰功,但始終做巡撫都屬於戰時破格提拔,現在突然說要讓胡璉去當西北出任最高軍事統帥,楊一清心中更覺得正德皇帝偏向於提拔重用沈溪派系中人。
但隨即楊一清又一想:「德華卻不是之厚的人……之前謝閣老在西北時,他處處都以謝閣老的命令為先,此番德華回到京城,對之厚應該是一種制約。」
……
……
楊一清和李鐩一起到了兵部大門前。
謝遷、楊廷和、張子麟等人也聞訊趕來,而自徐州趕來宣旨的天使,乃是司禮監隨堂太監劉理和谷清。
「幾位大人都來了?」劉理跟張苑的關係很好,地位比谷清要高,此番由他出任傳旨正使。
劉理和谷清身旁是兵部兩位侍郎,左侍郎陸完剛從山東回來,此前他都在山東地區領兵平叛以及賑濟災民,右侍郎王守仁則一直留在京師打理兵部事務。
因為劉理和谷清等人是從兵部衙門內出來,說明傳旨已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