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程敏政一樣,自小便是人人稱頌的神童,十五歲中舉,十七歲取進士入翰林院,歷任侍講學士、東宮講官、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大學士,是弘治、正德兩朝的肱骨大臣,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
關於李東陽奉皇命辦差之事,外間學子都已知曉,孫緒顯得極為傲慢,拱手行了個禮,質問道:「敢問大學士,我等所犯何罪,要被解送於此,令我等名聲蒙污?」
沈溪心想這孫緒還真把自己當盤菜,不知道這大明朝這個封建達到巔峰的時代,官大一級壓死人嗎?
你現在不過是個舉人,而你所詰問之人卻是當朝次輔大臣,現在李東陽還是奉皇命辦差,把你用囚車押送來怎麼了?沒把你拉出去先打一頓再運來就算是好的!
明朝錦衣衛,可並非好相與的對象。
一般來說,錦衣衛要拿送之人,不管是誰,不先送到鎮撫司,而是先拉到破廟去痛打一頓,謂之「打樁」,等把賄銀收齊,再將人送至鎮撫司,又是一頓嚴刑拷打。等你招供了,運氣好的話直接宣判,運氣不好的送到刑部,可能還會再受一番罪。
這孫緒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好在李東陽謙謙君子好說話,他也很珍惜眼前這幾個人才。因為極有可能,這屆己未科的會員,會在三人中產生,甚而有之,以三人的學識,殿試時說不一定會名列一甲狀元、榜眼、探花,未來同朝為臣。
只要這三人經查不與鬻題案有關,李東陽不會刻意為難。
但沈溪三人不清楚這點,他們都在為鬻題案是否會牽扯到自己頭上而擔心。
李東陽沒理會一個狂傲士子的問話,直接看着一直低着頭縮着身子立在最旁邊的那精神萎頓學子:「都穆,你可認得此三人?」
沈溪有些詫異,原來此人便是都穆!
都穆回道:「回大人,小人只認得沈溪,旁人並不認識。」
沈溪嗤之以鼻:「果然是小人。你害一個唐伯虎不夠,莫非還要害我不成?也是剛才李東陽只問了我一人,我應了聲,你就說認識我,而旁邊兩個沒被問話,你就說不認識?」
李東陽帶着幾分疑色打量沈溪,未作評判,而是擺擺手道:「提案桌,備筆墨紙硯。」
隨即有錦衣衛將低矮的案桌抬了進來,同時還有文房四寶,且只準備了三份,顯然都穆不用接受這次考核。
沈溪三人不知李東陽到底要考察什麼,畢竟禮部會試已經結束,若要當場考校學問,作一兩篇文章應該無濟於事。
「爾三人,且將本次會試所作文章,默寫於案紙之上。」李東陽最後提出他的要求。
這要求聽起來簡單,要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會試前後三場,所作文章二十幾篇,字數上萬,直接背默出來,簡直是要人命啊。就算是高考語文能考滿分,讓他回頭把自己的作文一字不落默寫出來,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倫文敘和孫緒一聽傻眼了,這麼不可理喻的要求,出自李東陽之口,還跟鬻題案有關,到底默不默寫?
要是背默不出來,那當如何?
只聽李東陽續道:「也非全數,只需將第一場論語題,第二場表題,第三場三、四問謄默!」
要求是降了一些,從本來二十多篇文章,縮減為一道論語、三道表題、兩道策問,是要寫六篇文章,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要背兩千多字,這要是背不上來,難道就說一定是跟鬻題案有關?
沈溪心裏也在揣摩,很顯然就算沒提前知道考題,讓他背出自己的成卷文章,也是有些困難的,但也並非不可實現。
沈溪自己就經常做文章,回頭再默寫下來,讓馮話齊拿回去參考,因為他有這能力,而馮話齊又知道他有這能力,並不稀奇。
沈溪繼而想,這李東陽是否在「反考察」,能背默上來的,反而是有嫌疑呢?
明擺着的事情,若提前得知了考題,肯定要找人做題,然後把題目都背好,到考場之時,再將瞭然於胸的成題默寫下來……
沈溪心說,這是能背出來,也不能照背啊。
有案桌,但沒有凳子,連地席都沒有,三人只能蹲在地上自己研墨,自己默寫。
倫文敘還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