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官府對城中所有「旱路幫」堂口展開清剿,那些囂張跋扈的「旱路幫」幫眾,逃的逃,散的散,部分作惡多端的首犯下獄問罪,而事情的「始作俑者」雷武,一直下落不明,官府張貼大量海捕文書並且派出捕快四處搜捕,可惜一直沒抓到人。
四月二十八,就在府城因為官府清剿「旱路幫」幫眾而鬧得雞犬不寧之時,招覆和再覆的發案如期進行。
如同之前沈溪所料,這次府試果然只取了五十人,這在歷年汀州府府試中,屬於錄取人數最少的一屆。
提前兩日,沈永卓在小叔沈明鈞安排下,跟母親王氏回寧化縣去了,至於他與呂家小姐的婚事如何安排,要等回寧化後兩家再行商議。
當天下午,沈溪跟所有錄取的考生一起,去汀州府儒學署「謝師」,除了考生之間必須的聯誼外,也是讓考生見見這次的主考官高明城。
沈溪抵達儒學署時,在門口遇上正在等候他的蘇通。
錄取的五十名考生中,沈溪只認得兩人,一個是蘇通,一個是吳省瑜,三人都是第一場就過了府試。
別的考生對於蘇通過府試並不意外,但當他們聽說這次考試中年歲最小的兩名考生,十歲的沈溪和十四歲的吳省瑜都是第一場就過了府試,除了驚訝外,臉上都帶着一股複雜的神色。
外面已在傳揚,說是這次府試有黑幕。傳言說這是高明城最後一任知府,他要趁着致仕前在府試中狠狠撈一筆,考生無論考得如何,只要把銀子使上就能過這些傳聞有鼻子有眼,甚至還列出價碼,並且說明,之所以這次只取五十人,是高明城想坐地起價,錄取的人少,收的銀子反倒更多。
所有的傳聞,都是因為府試最後只取了五十人,若高明城跟往常年一樣取個百八十人的話,下面也不會有那麼多流言蜚語。
這次錄取上來的五十名考生,本來他們並不信這種傳言,畢竟他們並未跟傳言中所說的一樣是花銀子買來的,但在他們見到身家頗豐但年紀尚輕的沈溪和吳省瑜都過了府試,便開始懷疑,此事是否屬實。
但同為錄取的考生,又是一起來見知府,當然沒人敢質疑什麼。
高明城這幾天,正在為清剿城裏「旱路幫」匪徒焦頭爛額,過來儒學署見錄取的考生,顯得非常敷衍,只是告知第二天舉行府試第四場的消息,就匆忙而去。
可在一些人看來,這分明是高明城「做賊心虛」。
在場考生到底是得償所願過了府試,各自見禮之後便先行回去準備府試最後一場。涉及到府試排名,若是考得好一些,或者對通過院試有所幫助,但府試的案首並不會有保送秀才的資格,所以這府試最後一場看起來,遠未有縣試那麼重要。
等當晚惠娘回來,沈溪才知道關於考試中有人向知府高明城納賄的事已在城裏傳得沸沸揚揚,而矛頭所指,除了沈溪和吳省瑜之外,還有同過這次府試的幾個家境比較好的士子。
「小郎別被這些干擾,明天好好考,要做到善始善終。」惠娘安慰一番。
沈溪本着清者自清的原則,反正他沒有行賄,至於別人有沒有,那跟他沒什麼關係。或者因為惠娘的關係,別人會懷疑他,但謠言止於智者,這種事別人又沒證據,傳一段時間後自然會風平浪靜。
四月二十九,沈溪很早就起來參加府試的第四場考試。
這也是府試的最後一場,加上之前考試的成績,綜合擬定排名。
在府試最後一場中,也會有綜合能力考察,這就是「附加題」。或者因為高明城平日裏喜歡作幾首詩,他在附加題中出的全是與詩賦有關的考題,而縣試中曾經出現的算術題,在府試中並未出現。
沈溪心想,高明城果然是年老體衰精力不支,葉名溯還知道去九章算術找個成題出來應付了事,高明城直接連這一步都省了。
第四場考試,一篇必答的四書文,一篇選答的五經文,最後是可做可不做的幾道附加題。總的來說,府試和縣試一樣,主要是考察考生對於四書五經的理解,至於附加題中的詩賦和策論,就算考了也不會列入總成績。
沈溪對於最後一場考試,帶着幾分敷衍,只要文筆通暢、不犯忌諱則可。
考試持續一天,到下午只有一次放排。
第213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