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善事,不若以一人統調各地兵馬,做出全盤安排,是為上策!」
朱祐樘聽到這話,一臉感激地望向劉大夏……他一直等的就是這句。
而李東陽最不想聽的也是這句。
因為無論怎麼看,沈溪已經領兵去了叛軍所在地,而且還打了一場大勝仗,如果要安排一個人出來統調兵馬,似乎舍沈溪而無旁人。
沈溪原本已經是兩省總督,若再獲得統調各地兵馬的權限,那等於說湖廣、江西、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兵馬都歸沈溪一人統調,沈溪一人至少也是個「六省總督」。
按照李東陽的邏輯,任何一個大臣都不能獲得這麼大的權力,這些省份幾乎囊括了江南大部分省份,稍有不慎便會出現變亂。
更何況擁有如此大權力尤其還掌握軍隊的人,還是沈溪,一個自來不為李東陽看好的年輕人。
現在劉大夏出來說話,分量很重,畢竟他是兵部尚,又是之前對韃靼一戰官集團公認的首功之臣,對於軍國大事有足夠的發言權。
至於張懋等人,則在此時裝起了啞巴,根本沒人出來說話,因為在他們看來,怎麼都行,何必牽扯進官集團內部的紛爭?鬧不好跟皇帝的意見不合,會被皇帝記恨於心,又或者得罪李東陽這個官集團魁首,實在不明智。
朱祐樘微笑着點頭:「劉尚提議甚合朕意……」
李東陽再次出列行禮:「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這會兒李東陽已經能感受到肩頭承受的沉重壓力,他知道皇帝這是在跟官集團置氣,換作以前,皇帝在這種軍國大事上,從來都是支持官集團的決定,哪怕說這種決定有失偏頗。
但現在即便官集團所做出的決定非常正確,皇帝也會因為對官集團的偏見,而不會應允,反而會故意給官集團找麻煩。
如果劉健也在場,李東陽斷不至於會如此被動,畢竟以朝中的地位來說,首輔劉健要比他李東陽更有發言權,劉健說話有着足夠的份量,而他李東陽說話,皇帝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完全尊重,別人也不會因為他說什麼而無條件站到他的立場,形不成一呼百應的效果,自然也就無法影響君王的決定。
。
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