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那一天蘇纓都會上街看花燈,現在城裏的花燈越做越先進,越做越現代化,都是啥龍騰虎躍,和諧社會什麼的,沿街的那種小花燈倒是越來越少了,他小時候還流行猜燈謎什麼的,今年也很少見到了。
但今年這個正月十五與往年不同,即是元宵節又是桂圓村的迎年賽會。
迎年是j省民間傳統節氣時俗,也稱為迎年賽會。一般在農曆每年正月初十以後舉行,月底結束,今年桂圓村就正好放在正月十五這天。
這迎年賽會是以村為單位,或者數村聯合,像蔣家村這種比較富庶的村就是自己搞一個迎年賽會,而桂圓村只能和周邊幾個經濟不好的村一起聯辦。
用八抬大轎請出當地所供神像,像泰山神、白馬王、尚書公、臨水奶等主神,加上神的部屬,如白須、孩兒弟、七爺、八爺等「答骨」像(一尊竹架製成的神像有一人頂着搖擺而行)、襯以地下坪(演員化妝歷史故事的一個場面,做一小車由人推動行走)、陸地行舟(把彩舟綁在演員腰上,在陸地行走,象徵坐船)、馬上吹、肩頭坪、舞龍燈等節目,在鑼鼓鞭炮聲中結對巡遊各村街,群眾夾道觀看,煞是熱鬧。
這場面自然是極為壯觀的,蘇纓在一邊拿着照相機猛拍,這些抬神的、舞龍的、敲鑼打鼓的全是村民們自己上陣,也做得像模像樣,村里不少青壯都參加了,蘇纓看到梁九鼎踩着高蹺,他的兒子女婿抬着神像,還有張德寶敲着鑼興奮得他拍手直叫好。
她小時候也見過這種迎神賽會,那時候是外婆帶着他去鄉下老家,也是這般熱鬧,放了一整夜的鞭炮,真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一直鬧到半夜才漸漸平靜下來,雖然是大冬天,但兩人都熱出一身汗,人太多了,又興奮的說笑,回到家時蘇纓的嗓子都有些沙啞了。
「太過癮了,簡直就是狂歡節嘛。」蘇纓回到家還是意猶未盡。
「梁叔不是說去年『七月半』做的不盡興,今年要好好熱鬧一下呢,到時候又有的你看了。」林達口渴得很,一進屋就拿起大茶杯猛灌。
「七月半」是農村的叫法,其實就是中元節,也是j省的傳統時令節俗,用方言講就是「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為村里僅次於過年的大節,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明和開闢土地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
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使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展為葷食,從本家人展到宴請賓客,從祭田、祭祖展到度「無主鬼魂」,現在的「七月半」其實已經成了迷信的鬼節,大搞普渡。
j省的風俗是在這一天各鄉村為了相互邀請,各定宴客時間,只要是七月,不論哪一天都可以過節。富足之家以客多為榮,連續飲宴數天,甚至請評話、演戲劇以娛樂賓客,耗資巨大。
去年的「七月半」村里置辦了幾桌酒席簡單的吃了一下,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啥錢,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青壯們基本都在城裏打工,也熱鬧不起來,梁九鼎他們又去參加蔣家村的「七月半」,據說辦得挺大,回來之後還挺受打擊的。
正月十五過後就算出了年,在城裏打工的村民逐漸回城了,村里又冷清了下來,不然新年之後就是春天,雖然氣溫沒有明顯回升,但是田間地頭都能看到村民辛勤勞作的身影。
蘇纓和林達窩在椅子上,吃着火鍋,雖然過了年是新春,但還是冷得很,「要是能像北方那樣弄個抗該多好啊。」
「做夢吧你,要真弄個炕,等過幾天天氣熱了,有你受的。」林達滋溜溜的吃着刷牛肉,這雪花牛肉味道就是好啊,又香又鮮又嫩,在紅油辣醬味碟里一蘸,那味道啊,簡直像做了神仙一樣。
「不一定要火炕嘛,既可以坐在上面吃東西,又能躺着休息,冷的話還能抱床棉被暖腳,多好啊。」蘇纓的手也沒聽,什麼羊肉啊海鮮啊,並命往裏放。
第一百一十九章過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