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火牛陣衝擊最大的也是屬於殿後勢力的孔伷、劉岱與喬瑁三人。
這三人只能用一個悲劇來形容,不僅麾下兵馬就在這一役中正式宣告覆滅——當然同樣也有逃兵,而且是大部分,還有些則是傷員得不到及時救治繼而死去,而最悲慘的還是這三個人本身,他們就在大軍崩潰的同時陷身其中無法抽身而出,以至於早就已經分不清了敵我的聯軍將士們一通濫砍,竟然就那麼直接葬身於自己人手下了,最後收拾戰場的時候卻是基本找不到三人的屍首了,也確實是不好找,因為很可能已經被火牛陣牛群踐踏成了一片爛泥了。
而頂在前面基本上用來做炮灰用的王匡、鮑信——這兩人是畏於「三袁」之勢而才不得不如此,還有張超、陶謙兩人,這四小諸侯,雖說都僥倖逃脫性命,但部下傷亡的傷亡、潰逃的潰逃,而以他們自己的號召力,想要再重新徵召回來原本的那些將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基本上都等於實力大大縮水甚至可以說退出了諸侯舞台。
而剩下幾個能夠還保有大部分實力地,基本上都是實力比較強大的諸侯了,如關鍵時刻還是會選擇相互扶持的三袁,佔據着冀州這塊好地方的韓馥等人。
這其中袁術、袁遺算是比較好地,一來他們沒有在太后面也沒有在太前面,離正面戰場較遠總有那麼些好處地,二來他們與其他諸侯的糾紛不明顯——即便是袁術和孫堅,暫時也沒有直接爆發爭鬥;而袁紹和韓馥人多勢眾,並沒有傷到底子,當然回到各自地盤之後一番龍爭虎鬥是免不了地。
作為最後的一個意外,或許也就是孔融了,他反而是因為實力較弱,才在之前得到了一定的保全,最後退回北海時候也因為袁紹、韓馥和公孫瓚等人熱衷於彼此的爭鬥忽略了他,讓他能夠全身而退,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在這之後,就意味着這一次討董聯盟的徹底瓦解,接下來諸侯之間本身因為利益而矛盾爆發,北方霸主、尤其是集中在冀州、幽州和并州這三塊地方的爭奪,就無時不刻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了。
討董聯軍的失敗,非但沒有給他們敲響警鐘,反而給了他們各自一個互相攻擊和推卸責任的好藉口,尤其是韓馥接受了來自於朝廷的冊封,名正言順的佔據了冀州牧的位子,卻被袁紹指責為與國賊董卓有所勾結,於是他打着大義的旗號,率大軍準備對韓馥發動進攻;可另一方面,這邊并州張揚或許暫時還想着保全自身,但那邊的公孫瓚卻已經是迫不及待,先是密謀對劉虞動手,同時目光也逐漸瞄準了冀州。
一時間,冀州也就繼虎牢之後順理成章成了天下關注的風雲匯聚之地……
PS:典韋錯了,應該是王越,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