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去向定下,鄧季也不是立即就要出兵宛城,之前總還要準備一二。
當然,出兵也不能太晚。
賈詡的意思,最好在今歲冬季嚴寒到來前出軍討張濟,因為袁紹、曹操注意力都還在別處,自家動作快、速戰速決的話,這兩家應該來不及有動作;若出意外戰局拖延,面對馬上來臨的寒冬,袁曹來襲也要艱難許多,自家應變時間充足。
招待劉備諸文武的宴席一月後,郭援、閻行、溫恢、牽招四位新近加入的文武被招入將軍府中。
七月時晉陽一戰,牽招被俘獲,因念及家中不能降而求死,徐晃見他真誠純孝,做主釋放而去。其歸鄴城後,先被袁紹遷怒閒置,然待袁尚、高幹歸,言及戰事,牽招算是有功,且又守節不降鄧賊,又受褒獎。
只是為子棄并州不顧、任由鄧季穩定西涼後方,袁紹志大才疏、任人唯親的性子已為明眼人看得通透,心灰意冷的不是一個兩個,此番征公孫瓚易縣,便有人託疾稱病、尋事由不隨軍。
袁紹領大軍親征易縣,三子俱受令隨軍,鄴城由郭圖主事,防務並不緊。
最先選擇背離去的是辛氏兄弟。辛評雖有勸韓馥讓冀州之大功在前,然袁紹更喜袁尚,自家支持的袁譚居青州,實力還不如幽州袁熙,雁門時勸袁紹又已冒犯,恐遭其害,便與辛毗商議,辛毗對袁紹更是不滿,只勸兄長領家族往南投曹操這位明主。
若在之前。曹操乃是仰袁紹鼻息渡日的。有鄧季這大敵在。兩家輕易不會交惡,若棄袁歸曹,只怕鄴城遣一使者至,曹操便得將其等送歸問罪;然孟德迎天子之後,漢室數百年余脈不絕,大有人往附,又新敗劉備,取徐、豫二州。聲威大振,已不太懼兵多將廣卻才并州大潰、數年不得滅公孫的袁本初了。
天下名士皆知,邊讓之事後,曹孟德正努力彌補,只要還有稱雄之心,應該不會再做出令士人寒心之舉。
兄弟倆計議定,以重金厚酬關係歷來不差的郭圖,尋機合族渡河去投曹操。
郭圖本貪財,得報辛氏離城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過。
辛氏前腳剛走。牽招亦不客氣,他羨慕司州卒兵精甲天下。又有徐晃義釋之事在前,便欲往投鄧季。
他為武將,求令領軍防備河內磐石軍,要走比辛氏還容易,先暗中令人把家眷老小自安平國接出,秘密送往河內,自家再領親信百餘入河內請降。
如今,也不過才到長安六七日的功夫。
廳中人多,牽招新來,盡皆不識,聽主公鄧季介紹,左右軍師、別駕徐庶之外,尚有長安令楊阜、高陵令張既、安邑令衛覬、狄道令石韜,校尉趙衢、姜敘、梁寬等人在。
四位新人入內,鄧季先對郭援、閻行開口:「二位本皆大將,今既降我,自當重用,然司州軍制與它處有別,將軍職非功不授!或有屈才不如意處,尚請寬諒。今武職有二,可請自擇:或為偏將鎮守關隘,或為校尉征戰四方!」
這些年下來,世間諸侯為拉攏武將,只怕官職給得不夠高,各種將軍、雜號將軍已泛濫得緊,獨鄧季麾下,仍堅持職不輕授。
給出的兩個武職,很明顯,偏將位高又安穩,但再升遷的機會卻小;校尉位低,不過逢戰多,立功機會亦多。
閻行先答:「某有校尉足矣,願為主公蕩寇掃敵,待得功再求賞!」
郭援亦想硬氣去學閻行,只是原先身為并州大將的,降司州後職位太低只怕被人取笑,又不似閻行年少武勇搏得起,沉吟好一會後,終於還是抬頭:「某願替主公守關隘、御外敵!」
二將都有了選擇,鄧季點頭,對郭援道:「既如此,足下便可為偏將軍,領兩千卒兵守杜陵縣!」
杜陵縣屬於京兆尹,離長安並不遠,這裏駐軍除與黑鐵衛一起協防長安外,最關鍵還能守住子午谷道出口,防備張魯。
秦嶺有六道,子午為王。
張魯占高祖劉邦龍心之地漢中,然其五斗米教局限大,難納名士豪傑為用,又與劉璋有殺母之仇,自兩家交惡後,生死大敵便只在蜀中,這些年雖一直趁動亂大肆吸納人口,卻始終無力奪北地來稱雄。
田豐、賈詡都認為張魯無心進犯,不過必要的防範卻不得不做。
子午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