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開始想在葭萌關附近紮下根,一面讓人收買人心,一面讓人去漢中督促牛金運糧到葭萌關來。
其實,現在軍隊裏並不缺糧。要知道,蜀地地形難走,運糧極為不便,龐統只能先做好準備,別到時候需要糧食的時候,卻運送不來。
就在龐統、馬超、徐晃等人被阻滯在葭萌關附近的時候,遠在彭城的張彥也並不清閒。
江南被平定之後,首當其衝的則是民生的恢復,江東孫氏的殘餘勢力基本上已經清理乾淨了,但是戰後的江南卻是滿目瘡痍。
這幾年張彥對江東實行了經濟制裁,江東的經濟一直上不去,人口流失也十分嚴重,平定江南後,各地的統計數據已經陸續出來了,目前江東的戶數還不足三十萬戶,人口還不到八十萬。而交州、廣州兩地歷來都是偏遠地帶,雖然並未受到太多戰爭的影響,但人口本來就少,大概只有二十六萬戶,人口只有五十六萬。
其中,人口最多的當屬荊州,但是荊州經歷了幾次動盪之後,人口流失也十分嚴重,三年前大司農衙門統計的是三百六十萬戶,人口是七百七十九萬,但是據司馬懿這次在荊州的戶數和人口統計之後,荊州只有九十三萬零七戶,人口只有一百六十多萬。
這樣算下來,整個漢江、長江以南的地區,總人口還不到五百萬。
而張彥所佔領的北方地區,也做了一番統計,總人口加起來才八百多萬而已。雖然沒有算上目前正在討伐的西南巴蜀一帶,但張彥也可以根據朝廷里漢靈帝光和元年時期的統計數據做一個參考,西南巴蜀益州一帶的總人口不會超過三百萬。
這樣算下來,全國人口還不到一千五百,比起東漢桓帝永壽三年所統計的全國人口五千七百多萬,人口銳減的真叫一個迅速。
歸根結底,人口銳減那麼厲害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則是戰爭。從黃巾起義開始,東漢就開始進入了名存實亡的局面,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再加上天災、*,人口流失非常嚴重。
在歷史上,曹操曾經創作過一首名為《蒿里行》的詩,詩中最後幾句是這樣寫道:「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幾句詩的大體意思是: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屍骨曝露於野地里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着,想到這裏令人極度哀傷。
由於漢末長期的軍閥混戰,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會經濟極大破壞。曹操的這首詩,正是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反映。
如今張彥通過戰爭,兼併了一個又一個的軍閥,才逐漸有了今天的地位,眼看着西南一帶也即將回到朝廷的懷抱,再次實現全國的統一,身為掌握天下生殺大權的領導者,張彥所考慮的事情,已經到了統一全國之後的問題上了。
這些天,張彥不斷的收到了各地送來的奏摺,讓戶部尚書陳群做了一個統計,才得出天下人口的事情。
如今西南還在持續發生戰爭,還會有人死於戰爭,還會有人不斷的喪命,人口也會繼續銳減下去,如何在統一全國之後,恢復人口,休養生息,已經成為了當前整個朝廷里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的問題了。
馬上得天下,但是卻不能馬上治天下。
張彥要做的,就是要進行一系列的戰後恢復,休養生息,至少需要制定出一個長達的目標,為振興大漢而做出努力。
除了這件事外,還有一件事讓張彥也十分頭疼,那就是遷都。
遷都之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偏偏遷都之事卻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步步為營。而且在朝廷的官員當中,有不少在彭城都擁有極其龐大的產業,正因為如此,許多朝臣才會反對遷都,一旦遷都了,他們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還會損失很大的一筆財力。
為此,張彥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專為此事設立了一個遷都辦事處,讓諸葛亮出任辦事處的處長,由他全權負責遷都一事。
此時此刻,張彥正手捧着一份奏摺,細細的看了一番奏摺里的內容,而在他的面前,諸葛亮則畢恭畢敬的站在那裏,等待着張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