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越長,敵方的戰爭準備時間越短,越倉促,越晚知道我們的真實意圖,對我們的戰爭天平就越有利。」
華國第一次的人口大置換,是將朝鮮的大部分人清空,都放到中亞去,將西伯利亞的大部分人清空,都放到中亞去,再將華國本土的人調過去,填補這兩大區塊,同時調漢人到中亞省去,才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了中亞省徹底成為華國的一個行省的變革。
各大列強走的殖民道路,華皇走的是直接變成華國的一部分的道路,這裏也有本質的區別。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哦了一聲,「要讓人覺得我們是這麼想的,明白了,我馬上去安排。陛下,我覺得這風聲放出去,英國和沙俄,應該都會將陛下奉若上賓了。兩家都想奪得中亞,而我華國假意要放棄中亞,他們自然也就不存在合作的基礎了。」
萌總裁皺了皺眉頭,「外交上面的事情,其實容易辦,但是我擔心的是,我們將要放棄中亞的假動作做出來,可能要影響華國內部,特別是中亞省軍民的建設熱情了,會動搖人心。」
「是啊,既然是假動作,對外對內,都不能透底,又要在假動作的掩護下,對國內進行大規模的物資籌備,這的確是很難。」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憂心道。
華國目前正在穩固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最初形態階段,這對於一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國家,對於一個九成九是農業的國家來說,這個轉型是非常困難的,尤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資本主義的發展政策,不過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啊,時間太短。
等於說華國社會現狀仍然只是小幼苗,這個小幼苗,能經得起華皇手動帶來的狂風暴雨嗎?戰爭能催動工業和資本主義火速發展,這是被歷史印證過了的事情,但同樣存在拔苗助長,夭壽的威脅。
以前的華夏大地,每個朝代都曾經出現過大量的土地兼併,都產生過孵化資本主義的土壤,不過華國的古代歷史是這樣,資本原始積是中國達官貴人主導的土地兼併,但這是官商勾結的產物,所以在農民運動的過程中被蕩滌一空,沒有繼續發展的時間。
在華皇此前的朝代中,土地兼併產生了大量廉價城市人口,只是這些人非常少地被收納進手工業,大多數淪為服務業人員,所以不能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當然,這些情況也存在於英國等歐洲國家,只要有廉價勞動力就可以幫助手工業發展並且逐漸替代就有的封建小農生產方式,無論王朝怎麼變遷,這種高效率的生產方式可以為國家帶來更多收入。
但是為什麼此前華國的統治者為什麼不採取?為什麼華夏的流民淪為非手工業者居多就不能幫助發展資本主義?
土地兼併問題在每個王朝都會出現極大的問題,以至於土地矛盾一直是歷朝歷代心腹問題。封建時代的平穩社會在底層就是自給自足,就是一畝三分地上吃飽喝足。
歐洲國家自從大航海時代開時候,就開始將世界連城一個整體,崛起的國家都是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譬如荷蘭,荷蘭通過販賣一種魚類在全歐洲進行貿易,賺取一筆豐厚資金。隨後世界市場開始逐步打開,聯繫加強,貿易更加頻繁,衍生出了工業,工業原料一開始是一些常見的農業中常見的,比如紡織需要羊毛而工業思維就是需要規模化,於是出現圈地運動。
華國的大地主是要收地租的,每年還有農戶孝敬的一些雞鴨魚甚至還有鹿一類的珍禽。而在歐洲,在英國,南方農場主的土地用來種植棉花用於工業生產。華夏資本主義萌芽同歐洲最大的不同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土地被誰佔有兼併,而是土地上生產的東西為什麼而服務,土地生產為什麼服務就決定了土地上的人產生了什麼的制度。
清朝的商品經濟相對明朝,其發展速度更慢,覆蓋範圍的擴張速度更慢,形式更加散碎。
扼殺商品經濟的,主要是皇家的集權程度。中國曆朝歷代,皇家集權能力是逐朝代遞增的。而中央政府的社會資源的動員和組織能力是遞增的趨勢。
即便不是滿族建立清,那麼漢人自己的朝代提高集權水平也同樣是大概率事件。
皇家集權之下,人的交流、遷徙、從事職業的事實自由更少,不利於商品經濟;皇家集權之下,商品交易的核心規則就不會是公平自願交易。因為如果公平自願,則會妨害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