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做賑濟。
就因為朝廷的無恥小伎倆,大好的局面,一朝淪落到了如此境地。
就在開春後不久,李清明發起了一場偷襲,這一次是他跟離帥協商,調用了五萬郡兵、五萬勤王兵,外加四萬御林軍。
一共十四萬大軍,號稱三十萬,由大名府南下,穿行豫州郡近百里,然後包抄了襄王的退路。
他們並沒有發起多麼猛的攻勢,只是掐斷了後勤,順便殲滅了三萬海岱的郡兵。
但是這一仗,是徹底地打痛了襄王,原本打算大舉進攻豫州的軍隊,馬上停止了動作,就地組織防禦,防止李清明的軍隊端了襄王府的老巢。
而在前線指揮作戰的襄王,聞言也是大驚,「怎麼就讓人抄了後路……內閣這些蠢蛋,連軍役部的行動都不知道嗎?」
對他來說,損失三萬戰兵,就足以痛徹心肺了,更別說是被端了後勤糧道——這年頭的事兒,果然是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不過至於說老巢被端,他倒不是很擔心。
在海岱,襄王府還有五十萬的軍隊,三十萬後備役以及七十萬丁壯,倒不信李清明那區區三十萬人,能把他怎麼樣了——說是三十萬,有沒有二十萬還難說呢。
但是前線這二十多萬人,跟後方斷絕了聯繫,軍械和軍糧供應不上來,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過襄王的反應很奇怪,他不但沒有回師攻擊對手,也沒有前出攻打幽州守軍,反倒是開始加固防禦,不但北向加強了防禦,南向也做出了防禦。
朝廷里的官員,被這種奇特的反應鎮住了——這是又要幹什麼?
然後他們又獲得了消息,襄王府後方的軍隊開始北上。
原來是要利用海岱駐軍,解決掉朝廷的南下部隊。
但是大家依舊不能理解——你能保證在解決掉朝廷軍隊之前,自家的前軍不被攻破嗎?
就在眾人爭吵,是否要對襄王的前軍,發起攻擊的時候,有軍情司探子冒死傳來了消息:海岱水師已經自東而來,登陸幽州,叛軍已經派陸軍接應去了。
朝廷里的官員這才明白,合着襄王一直藏着的殺手鐧,現在才亮出來。
幽州東邊就是大海,而順天府距離海邊也不遠,不過幽州並沒有水師,採用的是近海防禦策略,陸上有堅固的軍寨,防範可能來自海上的攻擊。
與之相反的是,海岱的水師,跟南方的彭澤水師,並稱兩大內河水師,與此同時,海岱水師還有海上戰船,可以在海上作戰,而且這些海上戰船的作用,就是拱衛京畿。
可惜的是,海岱落入襄王手中,水師也被襄王控制了,雖然有不少官兵和戰船叛逃,不想跟朝廷為敵,但是襄王還是能夠組織起一支不小的水軍。
這些戰船沒能力對順天府方向發起攻擊,但是為被困的軍士輸送補給,順便解決掉一些朝廷的小巡邏艇,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如此一來,戰局再次發生變化,朝廷楔入海岱的釘子,成了孤軍,而襄王前軍原本是孤軍,現在得了海上的支援,反而成了釘子,戰局的風雲變幻,真的令人瞠目結舌。
按說襄王的前軍成了釘子,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此前他們在瘋狂進攻,現在改為防守了,李清明策劃的大範圍運動,深入敵後斷敵糧路的計劃,算是完成了一半。
但是朝廷官員不這麼看,他們只是看到,襄王似乎要賴在幽州不走了,而出擊的十四萬軍隊,還能不能回來,這也是個問題。
當然,他們最擔心的還不是這個,而是海岱亮出了水師。
此前大家也知道,海岱有水師,但是水師基本上沒什麼作為,現在水師既然能運送補給,那麼,下一步海岱水師就可以北上,從海路對順天府發起攻擊。
所以朝廷里要追查李清明的責任:你怎麼敢不經內閣允許就出兵?
這個邏輯有點滑稽,其實不管李部長出不出兵,海岱水師都存在,人家想從海路對順天發起攻擊,什麼時候都可以動手。
但是朝廷里的官員,還就這麼認為了,原因也很簡單——李清明你不來這一手的話,襄王沒準就會想不起水師的存在,你現在讓人家想起來了,完了,又
第八百五十五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