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西班牙爆發了革命伊莎貝拉二世下台,逃往了法國。對此林宏和內閣也就呵呵一笑,白賺了購艦的先期付款了。
在1870年的春天,流亡在巴黎的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宣佈退位,西班牙的政府想請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去當國王。普王威廉一世怕觸怒法國而表示反對,但當俾斯麥的成功說服下,威廉一世改變了態度。
在7月1日前,西班牙報紙過早地把消息披露出來。法國認為這是德國首相俾斯麥刻意令法國腹背受敵,故此表示強烈反對,甚至向普魯士宣戰。在這種緊張局勢面前,威廉一世卻突然公開表示不贊成自己的堂兄繼承西班牙王位,令俾斯麥非常失望。
在1870年7月13日,法國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狄帶着法國政府的新指令,來到普魯士國王的療養地,科布倫茨東郊的埃姆斯溫泉,希望求見威廉一世,轉達拿破崙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證,將來不要求這種已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但這種無禮的態度,令威廉一世感到驚愕。之後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國大使交談的內容,從埃姆斯向柏林發出一份急電給俾斯麥。
這時,俾斯麥正在舉行家宴,突然接到威廉一世的急電,在讀過電文後,俾斯麥非常開心,並問參謀總長毛奇是否對法國戰爭有全勝的把握,毛奇作了肯定的答覆。於是,俾斯麥拿起筆來修改電文,他刪去電文中」還可在柏林從長計議」一句,在結尾部分加上了這樣的刺激法國的話:「國王陛下以後拒絕接見法國大使,並命令值日副官轉告法國大使,陛下再也沒有什麼好談的了。」
俾斯麥把這個電文在報紙上公佈,並通告駐國外所有普魯士使團後,埃姆斯急電的內容很快傳到巴黎,輿論一片譁然,拿破崙三世被激怒了。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
1870年的普法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想進行這場戰爭,但作戰的動機不一樣。19世紀70年代以前的德意志,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況,經濟發展落後於歐洲其他大國。普魯士容克地主的代表普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麥,決心用武力來統一德國,並實現德國稱雄歐洲的夢想。因此在1864年和1866年相繼對丹麥和奧地利發動王朝戰爭,取得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並建立北德意志聯邦,在實現統一的道路上邁出關鍵的一步。這時南德四個邦(巴登、黑森、符騰堡和巴伐利亞)以法國為後盾,仍各據一方。
普法戰爭前夕,實行普遍徵兵制的普魯士軍隊是西歐兵力最強大的軍隊。北德意志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餘人)。幾乎是法國兵力的1倍以上。戰時,各軍統一編為若干個集團軍。德軍炮兵裝備有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鋼管線膛炮(中國提供技術),其有效射程為3.5公里。
法軍當時實行常備兵制度,部隊久經戰陣,各級指揮員經驗豐富,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步兵裝備有沙斯波式擊針槍後膛槍,有效射程為1500米(比德國德雷澤式擊針槍射程遠0.5倍),還裝備有25管「米特拉約茲」炮(射速每分鐘達250發,射程為1500米)。但法軍青銅線膛炮為前裝填,而且射程也遠不及德國。法軍體制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制(近衛軍除外),臨戰時方倉卒編組,故不能保障部(分)隊應有的協調,這是法*事首腦機關一個重大失誤。法國事先沒有制定周密的戰爭計劃,而倉卒制定的計劃存在着很多錯誤,如動員和集結部隊的時限規定不當,認為德意志同盟將解體的估計與現實不符,等等。
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到7月底才集結於邊境8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拿破崙三世將自己的軍隊作了3線部署:第1線為主力萊茵軍團,轄3個軍,配置在法德邊境的提翁維爾和比奇之間,開始由法皇親自指揮,後由巴贊元帥指揮;第2線為2個軍,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麥茨,由麥克馬洪元帥指揮;第3線為預備隊2個軍,配置在南錫和夏龍。這本來是一個先發制人的進攻部署,計劃集中兵力迅速越過國界,向法蘭克福突進,切斷南北德意志的聯繫,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和法國分兵進攻不同的是普軍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