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以禮教中,以樂教和。」
周朝之所以能傳國八百載,在於政治、社會、經濟、軍事上的重要措施很多。而對教育文化關係密切者,則為制禮,作樂。周公制禮作樂,乃集前聖之大成,其範圍泛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諸如冠、婚、喪、祭、鄉射、朝聘之類,其儀文度數之周詳嚴密,實為世界各國所僅見,而其宗旨則不外乎調節性情,使人日從善而遠罪也。
周公制禮作樂,實際上為一件事。『樂自內出,禮由外作。』樂主和,禮主敬,樂是情之不可變,禮是理之不可易,合乎情,然後合乎理。完全的人格和理想的社會,必須兼備禮樂之教,才算美善相樂、盡善盡美。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中國號稱禮義之邦,而制禮作樂為中國文化的中心。
西周的教育宗旨,便是儒家所謂之六藝之教。即禮、樂、射、御、書、數是也。其中禮樂二項,尤為六藝之中心。禮代表人的分際,即倫理觀念;樂代表人的同情心,即和諧相處。禮是人倫所不可易者,樂是人情所不能已者。
後來「禮崩樂壞」,就是形容西周覆滅,諸侯征戰日漸崩壞而引起的社會秩序混亂,漸漸也引用為倫理道德文化的日漸散失導致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現象。但周朝的禮樂制度,自此深入人心。
陸承啟自然明白國歌的關鍵,也是大感躊躇:「國歌需得雄渾激昂,大氣磅礴,能增強漢人自豪感最好不過了。只是朕遍觀當今曲目,不過靡靡之音,不堪入耳,如何能成?」
周芷若笑道:「臣妾聽聞,刑部尚書蘇軾詞風向來豪邁,陛下何不召見蘇子瞻,前來為國賦詩詞一首?」
「妙啊,妙啊!梓童不愧是朕之竇後!」陸承啟先前是想不到,差點想將《義勇軍進行曲》放進來了。幸虧沒有,這《義勇軍進行曲》不太符合這時候的曲風,歌詞也顯得有些淺白了。漢人詩書最講求韻律,想必廷議那一關是不好過的。
「陛下只是一時間沒想到而已,臣妾不敢居功!」周芷若依偎入陸承啟的懷抱,柔聲說道,「陛下為國事操勞太甚了,便是在養病,也不曾忘了處理國事。就不能好好放下一段時間,修養修養身子麼?」
陸承啟也動情地說道:「非是朕不想,而是不能啊!一萬年太久,朕只爭朝夕!」他心中有點感慨,如果不是知道北宋南宋的下場,恐怕他也不會有這種危機感,說不定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昏君了吧?夜夜笙歌,酒池肉林,想想都是誘惑……(未完待續。)
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