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袁紹和公孫瓚的兵馬,二軍會於磐河之上,紹軍於磐河橋東,瓚軍於橋西。兩軍瀰漫着一股火爆的氣氛,戰事一觸即發。
而在另一邊,劉備引殘軍回到平原郡後,見身邊僅剩下不到數十平原兵士,又想起在數月前,他領六千精兵浩浩蕩蕩地離開平原,原本想着能闖出一番名堂大業,哪知最後卻是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劉備一臉儘是悲涼之色,嘆了幾口氣後,才領兵回去了城內。
劉備回去平原後,憑着他那條三寸不爛之舌,還有他那個皇族子嗣的名頭,說服了不少商賈,得到了不少金銀,隨後劉備再次開始徵兵,重組兵馬。
半月後,劉備忽收到了公孫瓚和袁紹在磐河的情報。劉備想了一陣,不知又有了什麼計劃,留下華雄和一千新兵據守平原,自己則帶着潘鳳和張飛領二千精兵奔往磐河。
話說回來,袁紹和公孫瓚在磐河之上激戰數場,打得不可分交,袁紹雖兵多將廣,但公孫瓚其麾下兵馬精銳,硬是擋住了袁紹的大軍攻勢。特別是公孫瓚其下的白馬義從,每戰所攻之處,無所不破,甚至有幾次差點殺到袁紹的身邊,令袁紹甚是忌憚。
在紹軍營寨內。
袁紹正是煩惱如何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左席下的麴義見之,主動向袁紹請戰道。
「主公若是在心煩那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的話,如此儘管放心。末將已有破敵之法!!」
袁紹眼睛一亮,見說話之人正是新降的麴義,麴義投了袁紹後,的確受到了袁紹的重用,封為先登將軍,盡領袁紹麾下步兵。而麴義之所以被封為先登將軍,全因其麾下有一隊精銳八百弓弩手,號為先登軍。這支兵馬內的,每個將士,皆有百步穿楊之能,且力大無窮,皆能開三石大弓。
袁紹聽罷大喜,當即便是消了煩惱,令麴義立刻下去準備。麴義剛入袁紹麾下,正是需要功績來證明其實力,當下便是加緊了幾分用心,暗道明日定要大展神威,為自己的未來鋪好後路。
次日,公孫瓚領五千白馬義從居於前軍,左右中軍乃是七千刀盾兵和八千長槍兵。最後後軍則是一萬弓箭手。袁紹令顏良、文丑為先鋒,各引騎軍六千,亦分作左右兩隊,麴義引八百先登軍,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於後接應。
兩軍從辰時擂鼓,直到巳時,兩軍皆是不進。公孫瓚借着白馬義從之威,硬是在數場戰事中,逼退袁紹大軍。心中正是以為袁紹軍中,無一兵馬能夠戰退白馬義從,當下便是遣大將嚴綱為先鋒,引三千白馬義從先是衝殺。
麴義見嚴綱領兵衝來,不急反喜,先讓刀盾手衝出前陣,然後又令先登軍皆伏於盾牌之下,只聽號角聲發箭。嚴綱見紹軍有所動靜,又見到麴義,鼓譟吶喊,直取麴義。
八百先登軍見嚴綱領着三千白馬義從奔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麴義猛地一下手勢,號角聲驟地而起,八百先登軍一齊俱發。先登軍臂力極大,而且瞄得又准,第一輪狂暴射擊,便是射死了二成白馬義從。
嚴綱嚇了一跳,連忙領白馬義從衝擊,卻被麴義的刀盾手死死擋住。而在後面的先登軍不斷射箭,那準頭力度恐怖異常,就一陣子,白馬義從死傷過半。嚴綱見無法突破,不敢再損精兵,急待而回。卻被麴義策馬擋住了去路,麴義舞刀大喝,力量猛烈而暴,一刀便將嚴綱劈開兩半,斬於馬下。於此,餘下的白馬義從一陣混亂,公孫瓚見之,連忙揮軍衝來,欲來救應,都被顏良、文丑引騎軍殺住。
袁紹見時機大好,立馬揮全軍並進,麴義殺了一將,又是將大半白馬義從殲滅,紹軍士氣如虹,攻勢極猛,直殺得公孫瓚的兵馬節節敗退。公孫瓚見前軍一片傾倒,陣勢大亂,嚇得慌忙往後逃去,麴義發現公孫瓚欲逃,在亂軍中啪馬直追。
而還好,公孫瓚坐下馬匹乃是一匹難得的千里馬,行走如風,而麴義追至瓚軍陣內,遭到公孫瓚心腹兵馬的撲殺,將其殺住。公孫瓚逃到界橋,急急呼令左右鳴金收兵。公孫瓚的兵馬聽到號角聲起,連忙往後逃去。袁紹見之狂笑不止,驅兵大進,殺得公孫瓚的兵馬丟盔棄甲,兵敗如山倒。紹軍逼趕瓚軍復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瓚軍內傳出一片一片悽厲慘叫,而公孫瓚卻顧不得回救,只知往前逃亡。
袁紹追得越來越
第三百九十四章公孫瓚與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