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至,法正建議,趁彼軍勢弱,趁勢奪寨。張任依計行事,親統大軍來奪文軍寨柵。趙雲恐孤軍難立,遂退於河水之西。兩軍隔水相拒。
趙雲與成公英來觀形勢。趙雲望着西川兵馬,人多勢眾,營寨林立,眉頭緊皺,向成公英說道。
「可惜先前又被那法孝直識破計策,未有奪得彼軍營寨,今西川大部人馬趕至,而雍、涼援軍此時尚未能趕至。錦竹危在旦夕,若錦竹一失,我軍在東川再無屏障,張姑義便可分軍攻略,東川危矣!」
趙雲多有愁緒,雖然自軍連番先且佔有數陣小勝,但西川兵馬實在太多,一旦自軍有些錯失,必遭滅頂大禍。此時趙雲只覺得如履薄冰,步步為營吶!
成公英卻是平靜,他心知作為謀士,必不能失去分寸。成公英眼光爍爍,瞰視着四處地勢,
見河水上流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餘人。忽然成公英嘴角微微翹起一絲笑容,與身旁趙雲說道。
「趙將軍不必慌張,我有一計,或許將可奏得奇效!」
「軍師有計,快快說來!」
趙雲一聽,頓時臉色一喜。成公英燦然笑道。
「趙將軍可先派龐將軍於錦竹山外,多帶馬匹,在山高處盡起風塵,已詐彼軍誤以為雍、涼援軍趕至。同時,趙將軍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黃昏,只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只不要出戰。
張姑義先見風塵大作,以為我軍援軍趕至,再聽擂鼓聲響,必以為我軍要揮兵強攻,必然有所忌憚。然後再如此如此,彼軍一鼓可破也!「
趙雲聽計,眼中連起驚異之色,狂喜大笑道。
「哈哈哈!軍師此計大妙,那張姑義、法孝直雖懂兵法,卻難免受計所惑!」
成公英再施奇謀,趙雲依計行事,各做安排。成公英卻在高山上暗窺。次日,張任揮兵到來文軍營寨前搦戰,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
張任正欲強攻,忽然間見遠方風塵遍天,無數馬蹄聲頻頻嘯起,不知有多少兵馬正來。張任大驚,以為雍、涼援軍殺至,不敢貿然輕舉,即令各軍撤回營寨,見勢而動。
當夜更深,成公英見西川營寨燈火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土山處的趙雲聽得,令兵士鼓角齊鳴。擂鼓聲距離西川營寨甚近,震得整片西川營寨如同震盪一般。西川兵馬驚慌,只疑劫寨,慌急大亂,紛紛沖至出營,卻不見一軍。
張任心疑,問之法正。法正思索一陣,覺得這大有可能是彼軍擾敵之策,說予張任。張任亦覺如此,方才令兵士回營欲歇。不知過了多久,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吶喊震地,山谷應聲。西川兵馬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如此驚疑,張任心怯,一連三日又見得遠方風塵不斷,雍、涼援軍不知來了多少。張任以防萬一,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闊處紮營,多派斥候打探,察得其軍虛實,再做行動。
同時間就在前日,田豐終於帶着雍、涼援軍趕至錦竹,帶來兵馬二萬餘人,兼同徐榮、劉辟、梁興等將。趙雲大喜,聚眾於帳前商議。
成公英出席作禮而道。
「賓侯援軍已至,大事可濟也!」
時年田豐多立功績,并州、東川皆立大功,文翰上報其功績於朝廷,為其取得賓侯之位。趙雲聽言,亦大笑不已。成公英遂又請趙雲親渡漢水,背水結營。
「不可!若我軍背水結營,西川若傾覆來攻,我軍必大禍臨頭!」
田豐一聽,頓時大驚,說明利害,連忙相阻。不過趙雲卻笑而不言,田豐臉色一凝,不知前事,遂帶着疑慮望向成公英。成公英說道如此如此,盡告其策。田豐喜色狂涌,亦大笑不止。
田豐援軍趕至,趙雲兵力即上漲至三萬七千餘人,按照成公英先前之策,各做安排。
卻說張任聞之趙雲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來下戰書。成公英早有準備,批來日決戰。次日,兩軍會於山下平原,列成陣勢。
張任出馬立於門旗下,帶領諸將,兩行布列西川旌旗,擂鼓三通,喚趙雲答話。趙雲引劉辟、梁興二將而出。
張任一見趙雲,揚鞭大罵曰道。
「趙子龍你自小頗有志向,欲要拯救萬民,平定天下亂勢。你曾與我有言,大丈夫當學衛青、
第七百八十二章成公英計退張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