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家的榮光。可如今李承乾寵信杜睿,對杜睿言聽計從,難免就會讓長孫無忌隱隱的感覺到不安,一旦長孫無忌和李承乾的聯盟被破壞了,杜睿又遠在海外,那麼其他人也就有辦法了。
旁人能猜得到,趙恭存這個聰明人自然也能看得出來,一旦長孫無忌對李承乾心懷怨念,不再成為李承乾的支持者,那麼長孫無忌會怎麼辦?
放棄一切,等待杜睿將他超越,這顯然不是長孫無忌的性格,一個久居高位的人,是絕對不會甘心將手中的權力拱手讓出去的,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了,那就是再為自己選擇一個新的投資方向。
如果李承乾失勢,原本魏王李泰是最有希望添位東宮的,但是很可惜,這個奈不住寂寞的小胖子頭腦發昏,自尋死路,如今身處高牆之內,想要翻盤已經不可能了,太宗不會將天下交給一個反叛過自己的兒子。
李恪?同樣不可能,至少長孫無忌不會將投資的對象轉移到他的身上,二者沒有天生的血緣關係,這就是長孫無忌轉向李恪的最大障礙。
那麼還有誰呢?只剩下了一個李治!
如果是在以前,趙恭存還不曾有過將李治拱到那個位子上的念頭,最多也就是積累一些資本,最不濟也要讓李治安安樂樂的做一輩子親王,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長孫無忌和李承乾因為杜睿,鬧得不和,若是將長孫無忌爭取過來的話,杜睿又不在李承乾的身邊,想要讓李承乾犯錯,那就太容易了。
至於李承乾有長孫皇后支持這件事,就更不用擔心了,李承乾和李治都是她的親生兒子,兩個人何曾分得出親厚,若是當真要比較的話,李治自幼便養在長孫皇后的身邊,比李承乾還要親近。
一旦將這些優勢全都匯集到一處之後,趙恭存的心中不免就升騰出了一股強烈的火焰,他不圖利,像天底下許許多多的讀書人一樣,他好的是名,若是能成為帝師,名垂青史,那該是何等的榮耀。
長孫無忌能從趙恭存的眼睛當中,看出他的心中所想,也不禁思索了起來,對他來說支持李承乾,和支持李治其實是沒有多大分別的,兩個人都是他的侄子,相比較而言李治性格更為懦弱,至少他看到的是這樣,若是將來李治嗣位的話,還不對他這個舅舅言聽計從。
而李承乾呢,他除了一個皇長子的名分之外,還當真沒什麼能強過李治的,而且如今李承乾明顯更加信任杜睿,一旦李承乾繼承大統的話,他該何去何從,這一點也讓他心煩意亂。
趙恭存見長孫無忌不說話,道:「近日晉王偶得王羲之的一幅字,不辨真偽,下官才疏學淺,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聽聞長孫大人雅好王右軍,晉王便命下官帶來,給長孫大人一觀!」
長孫無忌一愣,看着趙恭存將一副捲軸遞到了面前,下意識的接過展開一看,心中不禁大為驚喜,居然果真是王羲之的真跡。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原文大意為,王羲之拜上:快雪過後天氣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沒有結果,心裏鬱結,不詳說。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啟。
若是以前,李治送上這副王羲之的字倒還沒什麼,說不定長孫無忌還能在心情大好之下,點評一番,但是此時節送來,那意味可就着實深遠了。
「事情沒有結果,心裏鬱結,不詳說。」
什麼事情沒有結果,為何心情鬱結,又有什麼不能詳細的說?
這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看着這幅字,長孫無忌的心中也是一陣糾結,左右徘徊,放棄支持李承乾,轉而支持李治,這對他來說雖然是個好結果,但是卻要冒着很大的風險,李治雖然深受太宗,長孫皇后的寵愛,又向來有賢王之名,但是李治此前實在是太不引人注意了,而且方才十歲,怎能和已經二十歲,根基穩固,又有太宗夫婦支持,滿朝文武信賴的李承乾爭鬥。
但是不接受李治拋過來的橄欖枝,眼看着杜睿這個曾經被自己十分看好的小輩,一步一步的超過自己,最終將自己擠到一邊,長孫無忌又實在是不甘心。
況且李治的晉王妃還是杜睿的嫡親妹妹,若是投靠過去,將來還不是要被杜睿壓上一頭。
趙恭存看出了長孫無忌的猶豫,突
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