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允許他在站台上過多的逗留,很快,風從西北方向吹來,戈壁上起了風沙,在隨從和主管官員的強烈建議下,趙北才率領這些科學家、技術人員走進了一間堅固寬敞的全封閉式巨大工棚,就在這裏,在那明亮的燈光下,他看到了即將用於火箭射實驗的那兩枚火箭。
「雷鳴」,是趙北為這種火箭的導彈型號確定的正式名稱,但是現在,在火箭實驗成功之前,這種火箭的研製代號仍舊是「弓箭一號」,以前,趙北曾在照片上看到過這種火箭的樣彈,而現在,他終於看到實物。
實際上,「弓箭一號」已經應該可以稱之為「短程戰術導彈」了,因為這種火箭並不是那種火箭愛好者製造的無控火箭,這種火箭上安裝了自動駕駛儀,這是一套不需要外部信息源就能跟蹤火箭本身位置的系統,利用這種自動駕駛儀,火箭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但是這畢竟是這種火箭第一次實彈射實驗,為了安全起見,火箭上沒有安裝戰鬥部,只是在彈頭上裝上了配重和煙劑,模擬導彈戰鬥部。
按照工程技術人員們最初的計劃,本次實驗應該只是一次火箭升空實驗,不需要設立專門的靶場測定火箭墜落精度,但是在趙北的直接干預下,本次火箭實驗最終變成了一次模擬導彈射實驗,不僅設立了專門的靶場,而且也計算了導彈的可能墜落地點。
這次實驗是一次勇敢的冒險,也是對技術的一次考驗。
「現在天氣不好,實驗能否順利進行?」
看到外頭風沙越來越猛烈,趙北不由擔心起來,於是詢問一名主管官員,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這個季節,這裏的戈壁灘上多風沙,不過通常持續時間不長,最遲到下午,風沙或許就會停歇,到時候,再將火箭拖去射場,起豎之後添加燃料,然後就可以射,在天黑之前就能完成全部實驗。」
「靜態實驗你們做了幾次?火箭動機的最大推力是多少?火箭上的自動駕駛儀能否保證精度?根據你們的計算,火箭精度的圓概率誤差是多少?靶場那邊聯繫過沒有?測控站那邊的準備工作進行的怎麼樣了?雷達和無線電跟蹤器是否已經過嚴格測試?」
趙北又問了幾個問題,也都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答覆,眾人都很激動,跟着總統在工棚里圍着火箭轉悠,此次秘密視察,趙北帶來的隨從不多,這也是出於保密的需要,不過藍天蔚、蔣方震是軍方高層人物,早就知道「弓箭一號」的研製任務,所以他們問的問題也相當專業,往往需要具體項目負責人回答。
眾人最關心的技術問題主要集中在動機和火箭制導上面,目前,火箭使用的是液體燃料動機,燃料為酒精和液氧,燃料在射前才注入燃料箱,至於火箭的制導,則依kao自動駕駛儀器,而其中的關鍵就是陀螺儀,火箭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國產,有的是基地自行生產製造,有的則是向私人企業訂購,這形成了一個初步的火箭工業鏈條,而為了培養專業人才,基地還設有一所空氣動力學研究學院,挑選的學生全部都是全國各大著名高校的優秀學生,他們也多少參與了「弓箭一號」的研製任務。
過去,基地的火箭研製工作由美國人戈達德領導,他為火箭研製項目做出了相當關鍵的工作,火箭所用的由液氧潤滑、汽輪機驅動的離心泵就是戈達德明的,後來戈達德合同期滿,出於保密的需要,趙北沒再延長合同,之後,基地的火箭研製工作就改由中國人領導,一開始只是一幫戈達德的學生在負責,眾人主要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工作,並進行小型火箭的實驗,等積累了經驗之後,利用留學生擴充了技術團隊,之後才開始快步前進,從一百公斤級的小火箭逐步展到五百公斤級火箭,然後是一噸級火箭,五噸級火箭,並最終研製成功了重達十九噸的「弓箭一號」火箭。
在這一研製過程中,許多配套工程相繼展開,從多普勒軌道無線電跟蹤器到綜合測量加器,從原始的電子管計算機到高精度陀螺儀,所有與火箭控制、飛行相關的技術研究項目都得到了充裕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實際上,在1933年的時候,一噸級火箭就射升空了,而從1934年趙北重新執掌中樞開始,這一研製步伐就進一步加快,可以說是一路狂奔。
當然,目前來講,「弓箭一號」火箭還不能算研製成功,只
第1055章 在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