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人是整個大明行政系統里最清閒的人了,但是因為入了翰林院的人前途都非常遠大,所以翰林院也被稱為最「清貴」之所,但凡能入翰林院做事,都會被大家羨慕的快要瘋掉,不僅清閒,而且地位很高,身份尊貴,為文人雅士們所推崇,一個文人可以進入翰林院,是這個時代所有文人們的畢生理想。
王世貞李春芳他們自然也不例外,張居正和李一元也不例外,大家都可以想想,考上舉人已經是數萬人里脫穎而出的,考上進士更是十萬人里取一名的超低錄取率,而翰林院的翰林,是在一兩百名的進士裏面再選出幾個甚至十幾個的極品,那概率,是有多低啊?概率越低,含金量越高,考試之王的頂峰,就是翰林院的翰林。
這還不算三年「館選」期內的庶吉士,他們還不確定是不是翰林,所以不敢貿然出來裝逼,萬一裝逼過頭以至於裝逼失敗,三年考試沒被選中成為翰林,那就丟臉丟大發了,所以來這裏的都是正牌翰林。
不過也正是因為翰林院的清貴,翰林院的翰林們享受着政府津貼卻沒什麼事情做,非常清閒,許多後來做到高官的翰林出身的官員都會想念當初在翰林院的清閒日子,因為一旦做官,這樣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大家才能在這種時候請到翰林院的翰林們現身說法,讓大家羨慕嫉妒恨一下,然後樹立信念。
這對翰林們也是很好的秀優越感的時機,清閒尊貴的翰林們,在同鄉舉子面前,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華和地位,看着舉子們羨慕嫉妒恨的眼神,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所以只要是有些空閒的翰林都會答應出席同鄉們的文會,大好的裝逼機遇不要,你還要什麼?腦袋有問題!
聽說這一次的南直隸諸地會館因為鄭光的存在而特別的有成就感,所以為了一睹鄭光之風采,特意決定將各地會館的文會匯聚在一起舉辦,將南直隸出身的願意來的翰林們都請來,比如嘉靖二十年的狀元沈坤,還有二甲第八名進士嚴訥,以及二十三年的榜眼翟景淳還有探花吳情,這幾位都是如今翰林院的清貴翰林,也是當年的學霸考神,前途無量。
一聽到後進子弟們想要清楚他們來為自己評定文章優劣,預測考試結果,他們當即應允,又因為今年一位特殊人物的出現,他們更想一睹風采,這些翰林們的家也都在南直隸,其中翟景淳和嚴訥都是蘇州府人,和鄭光還是小老鄉,更有興趣一睹老家的東南小柱國之風貌。
東南小柱國,是鄭光的名聲傳到北京之後,北京的一些閒得無聊的人士為鄭光起的尊號,兩次大戰斬首倭寇近萬,剪除東南巨寇陳東和林碧川,二十餘年來第一次肅清蘇松倭寇,還嚇得浙江福建的倭寇一夜之間消失無蹤,讓東南難得的過了一個安穩的和平年,東南小柱國的名號是實至名歸。
鄭光自然不會讓大家感到沒面子,讓大家覺得自己狂妄,所以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參加此次的南直隸文會,徐胖是浙江學籍,就不會跟着鄭光去,而是去參加了浙江山陰會館的文會,據說也有大人物前來,就是不知道是哪裏的人,徐胖窩在房間裏寫了好幾篇文章,準備給那些學霸考神們看看到底是否合乎考官的口味。
徐胖的文章鄭光也看了,經過這段時間的實際磨練,徐胖文辭中的狂妄不羈以及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嚴肅和謹慎,辦事的過程中,徐胖原本的性格使得他吃了不少虧,走了不少彎路,也同樣在這個過程里,徐胖的性格得到了磨練,變得成熟,變得更加謹慎實際,寫出來的文章就不由得體現出了這種改變。
這種改變是鄭光希望看到的。
文會當天,鄭光穿戴整齊,沒有帶什麼文章,他也不是很想在這種文會上面做文章來博取名聲,真要參加就該去參加考試,真刀真槍的動手,那才是真漢子,參加這個文會,只是一些人求取信心的做法,遇到好心的翰林還可以鼓勵你一兩句,遇到些不懷好意的翰林,心情不爽的翰林,隨便點評兩句,你甚至會失去參加會試的信心。
畢竟參加會試的全國舉子有四五千,大家都是取得了舉人身份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是半個成功人士了,就算不參加會試,也能富裕的過完一生,參加會試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想走得更高更遠,或者是純屬無聊前來碰碰運氣,真正心懷大志想要考取優異成績,從政之後舒展抱負的,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