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佈下了濃濃的懸疑色彩,然後前三分之一描寫主要人物的關係,這時人是重心,而不是殭屍。中間的三分之一則變為殭屍與人物的對抗,這本是殭屍片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濫俗的橋段,比如從遠處緩緩晃動而來的殭屍,四處藏匿的主人公,殭屍突然從暗處跳出來嚇人等等,但導演墨菲-斯坦頓卻處理得非常迅速且濃烈。」
「在這一部分不僅有香艷的****鏡頭坦白地講,這裏很多情節缺乏邏輯,但b級片本身也不需要太過嚴密的邏輯而且導演明顯剪掉了降低節奏的匯合段落,對殭屍的打擊更是跳過徒手搏擊,直接就進入到了點射爆頭和車撞粉碎這樣的爽快橋段。」
「最後三分之一劇情又轉到了人的身上,尤其在軍事基地一場既照應了開頭又是增加對抗難度提升場面效果的絕好設定,大噱頭機槍腿美女也直到這時才變身成功,然後大開殺戒,直接引發最後的高潮戲!」
「本片雖然是關於殭屍的,對殭屍片的模仿卻主要集中在前兩個段落,一部意義上殭屍片的幽暗恐怖感不是重心,最後的高潮也並非以切瓜碎菜般的殺戮殭屍遍地血漿來吸引眼球。」
「導演墨菲-斯坦頓對全片的設定,更像是按災難片格局來構架的,主要人物在與邪惡兵團的對抗中能否逃出升天是最後的亮點。」
「還有,特技場面遠超過b級片的效果,甚至接近了准a級製作的水準,這讓只預期看到b級片的人會被震撼一把,而且導演使用b及片的方式講述這個故事也相當的聰明,省去了大量開頭中間必備的大場面和俗套的個人英雄主義說教,只把精力集中在最後場景和最出戲的人物身上,影片的精彩和個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寫完這些,托德-麥卡錫又檢查了一遍,喊來自己的助理,將稿子交給她,「傳給《荷里活報道者》編輯部,這是明天我的專欄。」
女助理看了一眼,影片的名字有點陌生,出去的時候有些疑惑,自家的老闆是全美最有名的影評人之一,竟然會在專欄里寫一篇這種沒多少知名度的影片的影評?
她回到自己的位置,先在網絡上面查了查這部叫做《恐怖星球》的影片,發現是米拉麥克斯製作和發行的電影,忽然想了起來,老闆好像不久之前參加過一個聚會,聚會的發起人應該就是韋恩斯坦兄弟。
每年的頒獎季,老闆似乎都是米拉麥克斯的支持者,她隱約記得,前段時間老闆和米拉麥克斯頻繁來往的信件中,曾經頻繁提及到《芝加哥》這個名字。
這些與她沒有太多關係,女助理站起來,走到傳真機邊,準備給《荷里活報道者》編輯部發送傳真。
或許是《電鋸驚魂》大賣帶來的連鎖效應,也或許是米拉麥克斯的宣傳足夠給力,不少職業影評人都注意到了《恐怖星球》這部典型的b級片,在周五白天過去的時候,一份份相關的評論也傳到了不同的紙質媒體編輯部裏面。
相比於第二天才能刊登的紙質媒體,網絡的即時性和時效性更強。
由於看完電影陪克萊爾在荷里活大道逛了一圈,直到太陽落到地平線以下,黛西才回到家中。
進入家門,她踢掉高跟鞋,隨手把包包扔到沙發上,就急不可待的撲到了電腦前面。
她非常想看看那個變態導演的新一部變態作品,在網絡上又引發了怎樣的言論。
而且作為在網絡上面最早關注墨菲-斯坦頓和他的imdb版塊的人,黛西頻繁在上面留言,已經成為了墨菲-斯坦頓這個版塊討論小組的負責人之一。
平時的時候,她就經常過來看看,現在對方有新電影上映,當然不會忘記。
打開imdb網站,找到墨菲-斯坦頓的專屬版塊,黛西看着版塊上墨菲-斯坦頓的圖片,一隻手支在電腦桌上,托起了下巴,只感覺他還是那麼帥,那麼酷,怎麼看都不夠……
怎麼看都不夠的主要原因,是她自認為,這副酷帥的皮囊下,藏着的是一顆變態的心。
這才是最能吸引她的地方。
看了看版塊下面的留言板,並沒有太多的變化,跟前幾天一樣,墨菲-斯坦頓的受關注程度還是比較低的,跟那些大牌導演根本沒法比。
不過,墨菲-斯坦頓的作品介紹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