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今年從簡,不設酒宴,不收壽禮,只請戲班子在皇宮大門前表演,算是為官為民同樂了。
雖然是從簡了,但百官的恭賀還是免不了。不能大吃大喝了,朱永興也準備了一些小物件,賞賜給拜壽的百官。
說是大朝會,其實就是拜壽會,各部主官有意將一些不甚緊急的事務暫壓一天,讓皇上開心輕鬆地過個生日,其餘低品階的官員則有了覲見天顏的機會。
而且,朱永興雖說明了不收壽禮,可官員們卻不空着手。他們多多少少也對新皇上的脾氣稟性有了了解,知道皇上不喜奢華,只看心意。於是,寫首詩詞,畫幅書畫,或者獻上些有寓意的小玩藝兒,只要不是太貴重,朱永興倒也笑納了群臣的這番心意。
如此一來一往,談笑幾句,也增加了君臣之間的親近,拉近了關係。朱永興本就比較隨和,又不以官階取人,這讓很多低品官員感到如沐春風。
「皇兄身體不好,怎地還勞頓一回?」朱永興對魯王朱以海的到來感到挺意外,不過看他的臉色,倒沒有什麼大病的樣子。
「勞萬歲掛念了。臣在這裏恭祝陛下萬壽金安。」魯王朱以海的哮喘確實有好轉,借着這次拜壽,他還是有別的目的。主要是向朱永興討個底。
緬甸送回永曆君臣的消息已經加緊送到,主管宗人府的魯王朱以海知道又有些宗室要歸他管理了,特別是永曆,他不清楚朱永興是個什麼意思,所以才來試探。
朱永興差不多猜到了魯王朱以海的來意,這麼多人在場。他也不好多說,便慰勉幾句,平身賜座。
從目前的狀況來說,明軍節節勝利,牢牢把握着戰略的主動權。雖然在物資方面有些吃緊,但已經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江南秋收後,再加上湄公、河仙、海南等地的最後一季糧食,緩解是可以預期的樂觀。
而從緬甸接回了永曆,也算是解決了一塊心病。幾乎沒有人覺得懦弱的永曆會向朱永興發起挑戰,也就不視其為破壞穩定的因素。換而言之,永曆將與英宗一樣,是禁是囚,也只在朱永興一念之間,而不必擔心會引起舊臣的內亂。
封建的君臣綱常便是如此,朱永興登大寶,正大位。便已經可以把什麼血緣親疏等不利條件全部掩蓋起來,做臣子的自會效忠龍椅上的皇帝。至於百姓。則更加實際,誰給他們安定的生活,誰放寬了賦稅徭役,誰就是好皇帝。
從各方面來估量,朱永興並不擔心永曆,卻擔心所謂的那些「忠臣」。比如沐國公,對永曆的忠誠無可指摘,卻是最易誤事的「忠臣」。永曆自己是不會生出爭位之心的,除非有人推着,有人逼着。而沐天波便可能是其中之一。
所以,朱永興要將永曆和那些舊臣分離開來,對永曆可以寬鬆,對某些「忠臣」卻要嚴加監視看管。
但魯王朱以海等人不清楚,按照傳統,即便是看起來沒有威脅,但只要有一絲這個可能,比如英宗,景泰帝可是嚴防死守,沒有一點放鬆警惕,甚至可以稱之為苛刻虐待。所以,在對永曆的安置問題上,誰也不敢擅專,就等着朱永興定下章程。
其實派鄭昭仁前往滇緬明軍時,朱永興便已經有了安排,只是那時候還未接回永曆,只是計劃中的事情。
「嗯,你叫胡遠,是刑部的,朕曾見過你一面,杭州的那場官司斷得不錯,合情合法。」朱永興記性甚好,這個刑部員外郎的小官他也能開口叫出來。
這個叫胡遠的官員,見皇帝竟然還認得他,簡直是受寵若驚,連忙躬身回答:「啟奏陛下,微臣正是胡遠,得蒙聖上誇獎,微臣惶恐。「
「不必惶恐。」朱永興擺了擺手,說道:「這件案子審結,算是立了個標準,對日後大有益處。哼哼,還飽讀詩書、通曉大義呢,先是逼着一個黃花閨女過門沖喜,兒子死了,還要結鬼親,簡直是狗屁不通,喪盡天良。朕已除了那劉家縉紳之籍,以儆效尤。」
「萬歲英明。」胡遠趕緊恭維道:「劉家仗勢欺人,必要嚴懲。且所言所行亦不合乎聖人之言、仁恕之道。」
「嗯,族權、法權之爭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刑部的責任重大,你好生去做,朕看好你。」朱永興笑着點了點頭,示意旁邊的女官將賞賜之物頒給胡遠。